平生自有烟霞志,久欲抛身狎隐沦。的释义
诗词原文
归隐
唐·卢藏用
平生自有烟霞志,久欲抛身狎隐沦。
千载白云空悠悠,水声山色锁关门。
作者简介
卢藏用,唐代文学家、道士,字子潜,范阳(今河北涿州)人,他早年仕途不顺,后隐居终南山,以清高自许,与道士王远知、司马承祯等交往密切,卢藏用虽身居山林,但心系朝堂,终以隐士身份被召入朝为官,历任左拾遗、吏部侍郎等职,他的诗文多抒发归隐之志,风格清新自然,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我一生以来就怀有隐居山林、追求自然之美的志向,长久以来都渴望抛弃世俗的羁绊,亲近那些隐逸之士,与他们一同归隐山林,千百年来,那悠悠的白云依旧在空中飘荡,而水声山色却紧紧锁住了通往隐逸世界的大门,让我难以真正实现归隐的愿望。
释义
“平生自有烟霞志”表达了诗人自幼便有的归隐山林、追求自然之美的志向;“久欲抛身狎隐沦”则进一步强调了他长久以来渴望摆脱世俗束缚,与隐逸之士为伍的愿望,后两句通过描绘白云悠悠、水声山色等自然景象,以及“锁关门”的意象,暗示了归隐之路的艰难与不易。
赏析
这首诗以归隐为主题,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羁绊的无奈,首句“平生自有烟霞志”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归隐之志,次句“久欲抛身狎隐沦”则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愿望,后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又暗示了归隐之路的艰难,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创作背景
卢藏用生活在唐代中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他早年仕途不顺,对官场失望透顶,于是产生了归隐山林的想法,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社会的厌倦,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内心情感,诗人抒发了自己对归隐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追求精神自由、向往自然之美的普遍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