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知君也解相轻薄,斜倚阑干首重回。下一句是什么?

6个月前 (03-07)诗词赏析10

诗词原文

菩萨蛮·回廊远砌生秋草

知君也解相轻薄,斜倚阑干首重回。下一句是什么?

唐·冯延巳

回廊远砌生秋草,梦魂空逐扬州鸟。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

云屏且掩黄昏月,水自东流花自落。

知君也解相轻薄,斜倚阑干首重回。

作者简介

冯延巳(903年-960年),字正中,五代南唐著名词人、大臣,他仕于南唐烈祖、中主二朝,三度入相,官终太子太傅,卒谥忠肃,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文人的细腻生活和忧思,风格清新雅丽,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较大影响,冯延巳在词坛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对后世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曲折的回廊边,远处的石阶上长满了秋天的野草,我的梦魂却徒劳地追逐着飞往扬州的鸟儿,我殷勤地解开丁香的花蕾,任那繁枝在春天里自由地绽放,黄昏时分,我掩上绘有云纹的屏风,遮住了那轮明月,水依旧向东流去,花儿也自顾自地凋零,我知道你也懂得相互间的轻薄情意,于是斜倚着栏杆,久久地回首凝望。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秋日回廊、远砌秋草、梦魂追鸟等意象,表达了词人对远方之人的深切思念和内心的孤寂,词人通过解开丁香结、纵放繁枝等动作,寄托了对自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黄昏掩屏、水流花落等景象,则进一步渲染了词中的哀愁氛围,最后两句“知君也解相轻薄,斜倚阑干首重回”,既表达了词人对对方情感的理解,也流露出自己深深的眷恋和不舍。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词人内心的情感世界,情感真挚而深沉,词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自己的情感,使得整首词充满了浓郁的诗意和画意,词中的意象也富有象征意义,如丁香结象征着内心的纠结和束缚,而繁枝的纵放则象征着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更是点睛之笔,既表达了词人对对方情感的理解,也展现了词人自己的深情和执着。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词的内容和情感来看,很可能是词人在某个秋日黄昏,独自徘徊在回廊之上,触景生情,思念远方的亲人或友人,从而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和哀愁的词作,在那个动荡不安的五代时期,冯延巳作为一位文人官员,内心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这些情感都在这首词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知君也解相轻薄,斜倚阑干首重回。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出自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