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归卧东林计偶谐,柴门深向翠微开。的意思及出处

6个月前 (03-07)诗词赏析11

诗词原文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归卧东林计偶谐,柴门深向翠微开。的意思及出处

归卧东林计偶谐,柴门深向翠微开。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作者及朝代

这首诗名为《题李凝幽居》,作者是唐代的贾岛。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人称“贾长江”,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译文

我回到东林隐居的计划偶然实现了,柴门朝向青翠的山峦敞开,岩壁间的门扉和松间的小径长久以来都寂静无声,只有隐居者独自来来去去。

释义

归卧东林计偶谐:指诗人计划回到东林(可能指某个隐居之地)的愿望偶然得以实现。

柴门深向翠微开:柴门深深地朝向青翠的山峦敞开,形容隐居之地的幽静与美丽。

岩扉松径长寂寥:岩壁间的门扉和松间的小径长久以来都寂静无声。

惟有幽人自来去:只有隐居者独自来来去去,强调了隐居生活的孤独与自在。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隐居之地的幽静与美丽,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享受,首句“归卧东林计偶谐”直接点明了诗人的隐居愿望得以实现,次句“柴门深向翠微开”则通过描绘柴门朝向青翠山峦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隐居之地的幽静与美丽,后两句则通过描绘岩扉松径的寂寥和幽人的来去,强调了隐居生活的孤独与自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创作背景

贾岛一生穷愁潦倒,苦吟作诗,甚至曾因“推敲”二字冲撞韩愈的仪仗队,被贬为长江主簿,这首诗可能是在他被贬之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一种表达,通过描绘隐居之地的幽静与美丽,以及隐居生活的孤独与自在,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追求隐逸生活的风尚和心态。

“归卧东林计偶谐,柴门深向翠微开。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哪首诗?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清代诗人金缨所著的《格言联璧·接物类》中的一句,不过,由于《格言联璧》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诗歌集,而是格言警句汇编,这里我将按照您的要求,以类似古诗的形式和解析来呈现这一内容,并适当融入相关背景与赏析。诗词原文(模拟)岁寒交谊朝代:清作者:金缨(模拟古诗形式,原书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