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眼前何事不伤神,忍向江头更弄春。的意思及出处

6个月前 (03-08)诗词赏析13

诗词原文

暮春

眼前何事不伤神,忍向江头更弄春。的意思及出处

唐·杜牧

眼前何事不伤神,忍向江头更弄春。

月过柳梢风定后,半江渔火半江云。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晚唐时期,才华横溢,诗文兼擅,尤其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作往往寓含深刻的哲理与独到的见解。

译文

眼前所见的哪一桩事不让人伤心神伤,却还忍心到江边去欣赏春天的景色,当月亮升过柳梢头,风也停歇之后,江面上半是渔火闪烁,半是云雾缭绕。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暮春时节面对眼前景象的复杂情感,首句“眼前何事不伤神”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伤感与无奈,暗示了诗人可能遭遇了不如意的事情,使得他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伤感,次句“忍向江头更弄春”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尽管心中充满伤感,但他还是忍不住到江边去欣赏春天的美景,试图寻找一丝慰藉,后两句则通过描绘江边的夜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进一步烘托了诗人的心境。

赏析

这首诗以暮春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首句直抒胸臆,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次句则以反问的形式,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度,后两句则通过景物描写,将诗人的情感与眼前的景象融为一体,使得全诗既有情感的深度,又有画面的美感,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杜牧作为晚唐杰出诗人的艺术才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牧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时期,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许多有识之士都感到无力回天,杜牧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和政治家,也难免会受到这种社会氛围的影响,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暮春时节的景象,抒发了自己内心的伤感与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这种情感与追求,既是他个人心境的写照,也是当时社会背景下许多知识分子共同的心声。

“眼前何事不伤神,忍向江头更弄春。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这两个关键词“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实际上分别出自两首不同的古诗,但经常被后人引用或组合在一起以形容四季之美或不同季节的景致,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先分别介绍这两句诗的原诗、作者、朝代,并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解析这两首古诗,我会尝试将两者在一种虚拟的赏析框架下结合起来,以...

庭裁栖凤竹,池养化龙鱼。下一句是什么?

庭裁栖凤竹,池养化龙鱼。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庭裁栖凤竹,池养化龙鱼”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题溧阳金庭园》,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题溧阳金庭园》唐·李白庭裁栖凤竹,池养化龙鱼。春风舞雩意,落日采薇居。作者及朝代:作者: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