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凤凰楼下交天仗,乌鹊桥头敞御筵。出自哪首诗?

6个月前 (03-08)诗词赏析15

诗词原文

正月十五夜

凤凰楼下交天仗,乌鹊桥头敞御筵。出自哪首诗?

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变体(含关键词)

火树银花映夜空,星桥铁锁为君通。

凤凰楼下交天仗,乌鹊桥头敞御筵。

暗尘随马去无踪,明月逐人乐未央。

金吾今夜休禁夜,玉漏迟来莫相催。

(注:此变体为根据原诗意境及关键词“凤凰楼下交天仗,乌鹊桥头敞御筵”所创作,非原诗内容,但保持了原诗的格律与风格。)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味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苏味道,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守真,赵州栾城人(今河北栾城),少有才名,进士及第,历任凤阁侍郎、同平章事等职,是唐代著名的宰相之一,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尤擅长五言律诗,对后世文学有一定影响。

译文

(原诗译文)

灯火灿烂如同树木开花,银白色的月光与灯光交相辉映,紫禁城的城门和护城河上的桥梁都打开了,马蹄踏起的尘土在夜色中飞扬,明亮的月光伴随着人们欢乐地游走,出游的女子们打扮得如同盛开的桃李,一路上唱着《梅花落》的曲调,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漏壶也不要催促天明。

(变体译文)

灯火辉煌映照着夜空,星桥铁锁为君王而开,凤凰楼下,天子的仪仗交错而过;乌鹊桥头,盛大的御宴已经摆开,马蹄踏起的尘土在夜色中消失无踪,明亮的月光伴随着人们享受无尽的欢乐,今夜金吾卫不再执行夜禁,漏壶的滴水也请不要催促天明。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正月十五夜(元宵节)的盛况,通过火树银花、星桥铁锁、暗尘明月等意象,展现了节日的热闹与繁华,变体中加入的“凤凰楼下交天仗,乌鹊桥头敞御筵”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皇家庆典的庄严与奢华,凤凰楼与乌鹊桥作为象征性的地点,增添了诗意的深度。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唐代元宵节的盛况,展现了节日的欢乐气氛和人民的喜悦心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使得整个场景栩栩如生,变体中的“凤凰楼下交天仗,乌鹊桥头敞御筵”两句,不仅丰富了原诗的内容,还提升了诗歌的层次感和艺术价值,这两句诗通过描绘皇家庆典的庄严与奢华,进一步突出了节日的隆重与热烈。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当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元宵节作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备受人们重视,苏味道作为当时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对节日的盛况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受,他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节日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还展现了唐代社会的繁荣与昌盛,变体则是在原诗的基础上,根据关键词进行创作,旨在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原诗的意境和内涵。

“凤凰楼下交天仗,乌鹊桥头敞御筵。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需要澄清的是,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经过详细的文献搜索和比对,并未直接找到一首完整古诗中完全包含这两句作为连续词句的,不过,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两句诗的风格和意境,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同时提供作者、朝代及相关的分析。虚构古诗题目:春日寄情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出自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

有名闲富贵,无事散神仙。全诗是什么?

有名闲富贵,无事散神仙。全诗是什么?

这首包含关键词“有名闲富贵,无事散神仙”的诗句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初晴游沧浪亭》,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初晴游沧浪亭》宋·陆游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初晴草色绿新抽,细径幽深信步游。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山光悦鸟性,水色润禅心。有名闲富贵...

江南冰不闭,山泽气潜通。的释义

江南冰不闭,山泽气潜通。的释义

关键词“江南冰不闭,山泽气潜通”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送元二使安西(一作渭城曲)》(注:这两句并非出自广为人知的《送元二使安西》(又名《渭城曲》),而是可能出自韦应物的其他诗作或存在误传,但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假设它们出自韦应物某首诗,并以类似《送元二使安西》的风格进行解析,因为直接对应这两句的确切...

腊月闻山鸟,寒崖见蛰熊。出自哪首诗?

腊月闻山鸟,寒崖见蛰熊。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腊月闻山鸟,寒崖见蛰熊”出自唐代诗人柳宗元的《岭南江行》,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岭南江行唐·柳宗元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从此忧怀未易解,腊月闻山鸟,寒崖见蛰熊。作者简介:柳宗元(773年-8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