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道歌谣迎半刺,徒闻礼数揖中台。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赠韦左丞丈济
唐·王维
只道歌谣迎半刺,徒闻礼数揖中台。
谁怜旧日青衫客,犹把花枝傍酒杯。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代著名的诗人、画家,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诚奉佛,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存诗约400首。
译文
只听说百姓们唱着歌谣迎接你这位州郡长官的到来,又听说你按照朝廷的礼仪规格在中台(指朝廷中枢)行礼作揖,可又有谁来怜惜我这个昔日身着青衫的卑微小吏呢?我依然只能拿着花枝,独自在酒杯旁消磨时光。
释义
只道歌谣迎半刺:“半刺”是刺史的别称,这里指韦济,这句意思是百姓们唱着歌谣欢迎韦济的到来。
徒闻礼数揖中台:“中台”指尚书省,这里代指朝廷,这句意思是只听说韦济在朝廷中按照礼仪行事。
谁怜旧日青衫客:“青衫”是唐代低级官吏的服饰,这里指诗人自己,这句意思是又有谁来怜惜我这个昔日的低级官吏呢?
犹把花枝傍酒杯:这句意思是诗人依然只能拿着花枝,独自在酒杯旁消磨时光。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赠给韦济的,诗中前两句写韦济受到百姓的欢迎和朝廷的礼遇,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感慨和无奈,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对韦济的羡慕和对自身命运的叹息,诗中“只道”、“徒闻”二词,透露出一种无奈和失落,而“谁怜”一词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悲凉,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深沉,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王维在仕途上并不顺利,曾一度被贬为地方官吏,这首诗可能是在他被贬期间或之后创作的,当时,韦济可能正在朝廷中担任要职,受到重用,王维通过这首诗,既表达了对韦济的祝贺和羡慕,也表达了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和叹息,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官场中的一些现象,如官员的升迁和贬谪、百姓对官员的期待和欢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