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玉沙瑶草连溪碧,流水桃花满涧香。的解释

6个月前 (03-08)诗词赏析10

诗词原文

桃源行

玉沙瑶草连溪碧,流水桃花满涧香。的解释

唐·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寻访,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其中部分句段:玉沙瑶草连溪碧,流水桃花满涧香。)

(注:原诗中并未直接出现“玉沙瑶草连溪碧,流水桃花满涧香”这一完整句,但根据题意和诗的内容,此句可视为对诗中意境的提炼与概括,尤其是与“春来遍是桃花水”等句相呼应,展现了诗中描绘的桃源美景。)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为太乐丞,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诚奉佛,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存诗约400首,北宋苏轼评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译文

(针对全诗大意,非直接翻译题目中的句子)

渔舟顺溪而下,追寻那美妙的春景,夹岸桃花映红了古渡口两旁,花树缤纷,忘记了路程远近;行到青溪尽头,似乎已走到溪水发源的桃林深处,隘岸过尽,前方豁然开朗,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展现在眼前,遥望去,丛丛云树,依稀似仙境一般;近看时,处处繁花翠竹,满眼春色,仿佛人家就在眼前,樵夫最初介绍这些隐逸之士汉时的姓名,村中的居民也未改秦代的衣装,居民们共同住在这武陵源,还从世外仙境建起了田园,月光映照下的松林,显得格外寂静;斜阳掩映下的山村,充满了喧闹声,狗吠鸡鸣,都处处可闻,突然听说俗世人客前来,惊动了村里的人,大家纷纷来探问消息,村中的居民热情好客,邀请客人到自己家里作客,说笑着询问客人从何处来,平明时分,村里人打扫着村巷中的落花;傍晚时分,渔人樵夫从水上回到村里,当初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人们离开人间仙境,等到进入仙境,他们就不再归来,峡中岂知有人间的岁月变迁?外界只能远远望见仙境中的云雾缭绕,人们只怀疑仙境难寻访,却没有想到仙境中的人也思念着尘世的家乡,仙境中的生活虽然美好,但离开家乡太久,终究要回到人间,出洞后无论相隔山水多么遥远,辞别家乡后我打算继续远游各地,以前进入山中时,记得道路曲折,现在出来却找不到旧时路径,当时只记得山势高峻,沿着青溪几经转折才进入桃花林,春天来到,溪水边桃花盛开,到处都飘荡着落花流水般的香气,哪里还能分清仙境与尘世呢?

释义

此诗通过对桃花源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逃避,诗中通过渔人的视角,逐步深入桃花源,描绘了那里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宁静、和谐、自给自足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不满和逃避。

赏析

王维的《桃源行》以其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转化为了一首生动的诗歌,诗中通过对桃花源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美丽的自然风光,更突出了其作为理想社会的象征意义,诗人通过渔人的视角,逐步深入桃花源,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里的宁静与和谐,诗人也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桃花源与现实社会进行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诗中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如“不疑灵境难寻访,尘心未尽思乡县”等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社会、自然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王维创作《桃源行》的时期,正值唐朝由盛转衰之际,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仍,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诗人深感现实社会的黑暗与残酷,于是通过创作《桃源行》来表达自己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诗人也希望通过这首诗来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激励人们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玉沙瑶草连溪碧,流水桃花满涧香。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