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闽江似镜正堪恋,秦客如蓬难久留。出自哪首诗?

5个月前 (03-11)诗词赏析8

诗词原文

闽江别意

闽江似镜正堪恋,秦客如蓬难久留。出自哪首诗?

唐·李群玉

闽江似镜正堪恋,秦客如蓬难久留。

望断青山空满目,白云飞去水东流。

作者简介

李群玉,唐代著名诗人,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他早年生活坎坷,曾游历四方,晚年仕途不顺,转而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李群玉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景色与抒发个人情感,是唐代文坛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他的作品在《全唐诗》中有收录。

译文

闽江的水面平静如镜,美得让人留恋不已;而我这位来自秦地的旅人,却像随风飘荡的蓬草,难以在此地久留,我望着那连绵不绝的青山,眼中满是离愁别绪,只见白云悠悠飞去,江水依旧向东流淌。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闽江的静谧美好与诗人自身的漂泊不定,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致的深深眷恋以及对离别的不舍之情,首句“闽江似镜正堪恋”描绘了闽江的宁静与美丽,次句“秦客如蓬难久留”则点出了诗人作为异乡人的无奈与漂泊,后两句“望断青山空满目,白云飞去水东流”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哀愁,青山、白云、流水,皆成了诗人心中难以割舍的牵挂。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闽江的美景与诗人的内心世界,首联以“似镜”形容闽江,既写出了江面的平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留恋,颔联则以“如蓬”自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作为异乡人的漂泊无依,颈联与尾联则通过青山、白云、流水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使全诗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不舍,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群玉游历闽地期间,面对闽江的美景与即将离别的友人,诗人心中充满了留恋与不舍,他通过描绘闽江的静谧与自身的漂泊,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离别的无奈,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漂泊不定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在唐代,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游历四方,以诗酒会友,李群玉也不例外,这首诗正是他在游历过程中的一次情感抒发,也是他对人生经历的一种深刻感悟。

“闽江似镜正堪恋,秦客如蓬难久留。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