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齐日月悬千古,肯误风尘使陆沉。的释义
诗词原文
咏史
朝代:宋代
作者:刘克庄
自古英雄士,已齐日月悬千古。
肯误风尘使陆沉,谁把神州付。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书法家,他一生仕途坎坷,但文学成就颇高,是南宋后期的重要诗人之一,与陆游、杨万里等人齐名,刘克庄的诗风多变,既有豪放的一面,也有婉约的一面,且善于化用典故,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和时代感。
译文
自古以来,那些英勇无畏的英雄豪杰,他们的光辉事迹如同日月般高悬于历史的长空,永垂不朽,他们怎肯因世俗的纷扰和尘世的浮华而耽误了自己的志向,让国家沉沦于危难之中呢?又有谁能忍心将这片神州大地拱手让人呢?
释义
“自古英雄士,已齐日月悬千古”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历史上英勇无畏、功勋卓著的英雄人物的赞美和敬仰,认为他们的光辉事迹将永远流传于世,与日月同辉。“肯误风尘使陆沉”则是对那些因贪图安逸、沉迷于世俗而未能担当起救国救民重任的人的批评和讽刺。“谁把神州付”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未来的关切。
赏析
这首诗以咏史为题,通过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赞美和对现实社会中某些人的批评,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未来的关切,诗中“已齐日月悬千古”一句,用日月的高悬和永恒来比喻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和崇高精神,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而“肯误风尘使陆沉”一句,则通过反问的方式,对那些未能担当起救国救民重任的人进行了深刻的批评和讽刺,表达了诗人对民族命运的忧虑和对国家未来的关切,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现实的紧迫感,是一首充满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当时国家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外有强敌入侵,内有政治腐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刘克庄作为一位有识之士,深感国家命运的危亡和民族未来的渺茫,因此他通过咏史的方式,表达了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现实社会中某些人的批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未来的关切,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也展现了刘克庄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的高尚情操和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