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一架长条万朵春,嫩红深绿小窠匀。的解释

5个月前 (03-12)诗词赏析8

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元稹的《牡丹》,全诗原文如下:

一架长条万朵春,嫩红深绿小窠匀。的解释

牡丹

唐·元稹

一架长条万朵春,嫩红深绿小窠匀。

只应天上无凡物,堪与兹花作主人。

作者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朝大臣、文学家,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年少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元稹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代表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一百卷。

译文

一架子上长满了长长的枝条,上面盛开着万朵春花,花朵娇嫩红艳,绿叶深邃均匀,每个小花托都精致匀称,这样的美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一见,只有天上的神仙才配做这牡丹花的主人。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牡丹花的繁茂与美丽,表达了诗人对牡丹的赞美之情,认为牡丹花之美非人间所有,只有天上的神仙才配得上做它的主人。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牡丹花的美丽景象,首句“一架长条万朵春”以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展现了牡丹花的繁茂;次句“嫩红深绿小窠匀”则从色彩和形态上进一步描绘了牡丹花的娇艳与精致,后两句则通过夸张的手法,将牡丹花之美提升到了天上神仙的层次,进一步强调了牡丹花的非凡与珍贵,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牡丹花的赞美与敬仰。

创作背景

元稹一生仕途坎坷,但他性格直率,敢作敢为,不畏权贵,他热爱自然,善于观察生活,对花卉有着深厚的感情,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某个春天,看到牡丹花盛开时的有感而发,通过赞美牡丹花的美丽与非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寄托了他对人生理想的执着与坚持。

“一架长条万朵春,嫩红深绿小窠匀。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的释义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的释义

关键词“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幽居》,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幽居》唐·韦应物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注:虽然“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