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肠佳赏固难期,昨夜销魂更不疑。的释义
诗词原文
绮怀
清·黄景仁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随断续弦。
断肠佳赏固难期,昨夜销魂更不疑。
作者及朝代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清朝诗人,黄景仁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集》、《西蠡印稿》。
作者简介
黄景仁自幼聪颖,年少即有诗名,但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生活贫困,他的诗歌情感真挚,风格独特,多抒发个人遭遇和时代感慨,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作品中常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展现出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艺术才华。
译文
多少次坐在花下吹箫,那银河红墙对我来说是那样的遥远,眼前的星辰已不是昨夜的星辰,我还为了谁在风露中伫立了整整一夜呢?缠绵的情思已尽如抽丝的蚕茧,宛转的心随那断断续续的弦声,那令人断肠的美好景致固然难以期待,但昨晚那令人销魂的情景却更加真切无疑。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花下吹箫、银汉红墙、星辰变化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孤独处境的感慨,诗中“断肠佳赏固难期,昨夜销魂更不疑”两句,更是直接抒发了诗人对逝去情感的深深怀念和无法释怀的忧伤。
赏析
这首诗是黄景仁《绮怀》组诗中的一首,以其深情而哀婉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逝去爱情的深深怀念,诗中通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如“花下吹箫”、“银汉红墙”、“星辰变化”等,营造了一种凄美而哀怨的氛围,尤其是“断肠佳赏固难期,昨夜销魂更不疑”两句,更是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黄景仁生活困顿、情感受挫的时期,他一生怀才不遇,生活贫困,曾经历过多次爱情的挫折,这首诗正是他在某个夜晚,独自面对星辰和红墙,回忆起过去的美好时光,心中涌起无尽的忧伤和怀念之情时所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无奈,以及他对美好爱情的深深向往和无法释怀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