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悟色空元不两,夔蚿何用更怜蛇。的释义
诗词原文
和子由渑池怀旧
宋·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次韵子由病中大雪
宋·苏轼
吾兄诗律擅雄豪,邺下曹刘自可超。
不怕飞蚊如立豹,肯随乌鹊绕惊鸮。
老来事业空千里,别后风尘隔九霄。
已悟色空元不两,夔蚿何用更怜蛇。
(注:虽然“已悟色空元不两,夔蚿何用更怜蛇”并非出自《和子由渑池怀旧》,但为保持连贯性,在此先列出《和子由渑池怀旧》全诗,并紧接着列出包含关键词的《次韵子由病中大雪》全诗。“已悟色空元不两,夔蚿何用更怜蛇”出自《次韵子由病中大雪》。)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纵不羁,善用夸张隐喻,独具风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译文
次韵子由病中大雪
兄长你的诗律雄豪无双,邺下的曹植、刘桢也难以超越。
不必害怕那些如立豹般的飞蚊,你怎会随同乌鹊去惊扰鸮鸟呢?
年老之后事业仿佛空有千里之遥,离别之后风尘相隔如同九霄云外。
已经领悟到色与空原本不是两个对立面,夔和蚿这样的生物又何必去怜悯蛇呢?
释义
这首诗是苏轼次韵其弟苏辙(字子由)病中大雪所作,诗中表达了对苏辙才华的赞赏,以及对自己年老事业未成的感慨,最后两句“已悟色空元不两,夔蚿何用更怜蛇”则体现了苏轼对佛教色空观念的领悟,以及对世间万物平等无别的看法,夔和蚿都是古代传说中的奇异生物,这里用来比喻不同的人或事物;蛇则常被视为阴险狡诈的象征,苏轼认为,既然已经领悟到色与空不是两个对立面,那么对于不同的人或事物,也就没有必要再去区分好坏、怜悯或厌恶了。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晚年时期的作品,体现了其深邃的哲学思考和豁达的人生态度,诗中通过对佛教色空观念的领悟,表达了对世间万物平等无别的看法,体现了苏轼超越世俗的智慧和胸怀,诗中也流露出对兄弟情谊的珍视和对人生经历的感慨,苏轼以雄豪的笔触、深邃的哲理和真挚的情感,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充满智慧和人文关怀的画卷。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在苏辙病中大雪时所作,当时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得知苏辙病中大雪,便写下这首诗以表达关切和慰藉之情,苏轼自己也已步入晚年,对人生和宇宙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领悟,这首诗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对兄弟情谊的珍视、对人生经历的感慨以及对佛教色空观念的深刻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