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旸虫赫赫欲流金,夹岸垂杨失翠阴。的释义

4个月前 (03-15)诗词赏析11

诗词原文

河阳桥送别

旸虫赫赫欲流金,夹岸垂杨失翠阴。的释义

唐·李益

旸虫赫赫欲流金,夹岸垂杨失翠阴。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心。

作者简介

李益(约746年-约829年),字君虞,唐代诗人,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年)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年)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诗风豪放明快,婉转动人,是唐中期边塞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与霍总、王缙、韦渠牟等人交游甚密,与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等人并称“大历十才子”。

译文

烈日炎炎,热得像是要熔化金属一般,两岸的垂杨柳也因酷热而失去了往日的翠绿阴凉,傍晚时分,远行的船帆将要停泊在何方?望着那遥远的天边,真是让人愁断了心肠。

释义

旸虫赫赫欲流金:形容夏日阳光炽烈,热浪滚滚,仿佛要将金属熔化,旸虫,指太阳;赫赫,形容光芒强烈。

夹岸垂杨失翠阴:两岸的垂杨柳因高温而显得干枯,失去了往日的翠绿和阴凉。

日暮征帆何处泊:傍晚时分,远行的船只将停泊在哪里?征帆,指远行的船只。

天涯一望断人心:望着那遥远的天边,心中充满了离愁别绪,天涯,指极远的地方;断人心,形容极度悲伤。

赏析

这首诗以夏日酷热为背景,通过描绘两岸垂杨失去翠绿、远行船只即将停泊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深忧虑和不舍之情,首句“旸虫赫赫欲流金”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夏日的酷热,为全诗奠定了沉重的基调,次句“夹岸垂杨失翠阴”则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后两句“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心”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离愁别绪,情感真挚,动人心弦。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益在送别友人时所作,当时,诗人与友人即将分别,面对酷热的夏日和即将远行的船只,诗人心中充满了离愁别绪,他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变化,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创作出了这首感人至深的送别诗,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也反映了唐代士人离别时的普遍情感。

“旸虫赫赫欲流金,夹岸垂杨失翠阴。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