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已恐人间被汤旱,谁从天上作商霖。出自哪首诗?

4个月前 (03-15)诗词赏析9

诗词原文

喜雨

已恐人间被汤旱,谁从天上作商霖。出自哪首诗?

宋·曾几

天公久不雨,既雨晴亦佳。

已恐人间被汤旱,谁从天上作商霖。

云头不合忽开霁,日脚微明未全斜。

更待风雷助威势,明朝决定满东菑。

作者及朝代

作者:曾几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曾几(1085年-1166年),字吉甫、志甫,自号茶山居士,谥号文清,南宋诗人,赣州(今江西赣县)人,与陆游、赵蕃、韩淲并称“江西诗派四大家”,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译文

老天许久不下雨了,下雨后放晴的天气也很好,已经担心人间遭受如同沸水般的干旱,谁能从天上降下及时雨呢?云层尚未聚合忽然又放晴了,日光微微明亮还未完全西斜,更期待风雷助威增强雨势,明天一定能让东边的农田灌满雨水。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久旱逢甘霖的喜悦与期盼,首联写久旱后下雨又放晴的景象;颔联以“已恐”和“谁从”两个问句,表达了对干旱的担忧和对及时雨的期盼;颈联描写云开日出的景象;尾联则希望风雷能助雨势,让农田得到充分的灌溉。

赏析

这首诗以“喜雨”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久旱后下雨又放晴的景象,以及诗人对及时雨的期盼,诗中“已恐人间被汤旱,谁从天上作商霖”两句,以生动的比喻和问句形式,表达了诗人对干旱的深深忧虑和对及时雨的强烈期盼,诗人也通过描写云开日出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和细腻感受,尾联则进一步升华主题,希望风雷能助雨势,让农田得到充分的灌溉,体现了诗人对农业生产的关心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曾几担任地方官职期间,当时可能遭遇了长时间的干旱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诗人作为地方官员,深感忧虑,因此写下这首诗来表达对及时雨的期盼和对农业生产的关心,这首诗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忧国忧民、关注民生的情怀。

“已恐人间被汤旱,谁从天上作商霖。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