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向人间修谏草,又来江上咏离骚。的解释
诗词原文
湘水吟
唐·杜荀鹤
吟君叹逝双绝句,使我伤怀奏短歌。
况值阑珊春色暮,柳条疏瘦麦波寒。
空向人间修谏草,又来江上咏离骚。
可怜无限伤春意,尽在湘妃竹上斑。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荀鹤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荀鹤,字彦之,晚唐著名诗人,他出身寒微,早年曾数次应考不第,后曾一度隐居山林,杜荀鹤的诗风质朴自然,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对后世有一定影响,他的诗作在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被誉为“晚唐杰出诗人”。
译文
吟诵您感叹时光流逝的两首绝句,让我心中伤感,不禁奏起短歌,更何况正值春色阑珊、暮色苍茫之时,柳条稀疏瘦弱,麦浪在寒风中摇曳,您空自向人间呈上谏言的书稿,却又来到江上吟诵《离骚》,可怜那无尽的伤春之意,全都凝聚在湘妃竹上的斑痕之中。
释义
这首诗是杜荀鹤对友人作品的感慨之作,诗中通过描绘春色阑珊、柳条疏瘦等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诗人感叹友人虽有才华,却难以施展,只能空自向人间呈上谏言的书稿,并在江上吟诵《离骚》以抒发内心的苦闷,诗人将无尽的伤春之意寄托在湘妃竹上的斑痕之中,表达了深深的同情和感慨。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含蓄,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典故的运用,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感慨,诗中“空向人间修谏草,又来江上咏离骚”两句,既是对友人才华的肯定,也是对其遭遇的同情和无奈,诗人通过湘妃竹上的斑痕,将伤春之意与友人的遭遇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使整首诗在情感上更加深沉和动人。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杜荀鹤自身的经历有关,他出身寒微,早年曾数次应考不第,对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有着深刻的体会,在诗中,他通过描绘友人的遭遇,实际上也是在抒发自己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无奈,诗人也可能是在借友人的遭遇来反映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表达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和关注。
杜荀鹤的《湘水吟》是一首情感深沉、意境优美的佳作,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典故的运用,诗人巧妙地传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民生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