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投笔每怀班定远,请缨长忆汉终军。出自哪首诗?

4个月前 (03-18)诗词赏析9

诗词原文

少年行四首·其三

投笔每怀班定远,请缨长忆汉终军。出自哪首诗?

唐·王维

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

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

投笔每怀班定远,请缨长忆汉终军。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代著名的诗人、画家,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诚奉佛,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译文

我作为使者远赴万里之外的安西都护府,在异乡的月亮下,我思念着故乡,眼泪像汉水一样流淌;在胡地的风沙中,我的马蹄艰难地前行,我寻找着黄河的源头,担心它已流到了大地的尽头;我穿越沙漠,感觉天空似乎都低矮了许多,每当想起班超投笔从戎的壮志,我就心潮澎湃;每当回忆起终军请缨报国的豪情,我就热血沸腾。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作为使者远赴边疆的艰辛与思乡之情,同时表达了他对古代英雄人物班超和终军的敬仰与向往,诗中通过描绘边疆的艰苦环境和诗人的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壮志豪情。

赏析

这首诗以边疆的艰苦环境和诗人的思乡之情为背景,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敬仰与向往,诗中“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两句,既描绘了边疆的艰苦环境,又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而“投笔每怀班定远,请缨长忆汉终军”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敬仰与向往,展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壮志豪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

创作背景

王维生活在唐代中期,这是一个国家强盛但边疆战事不断的时代,作为一位有才华的诗人和官员,王维曾多次被朝廷派遣到边疆地区执行任务,这首诗就是他在边疆执行任务期间创作的,在边疆的艰苦环境中,诗人思念着故乡和亲人,同时也对古代英雄人物产生了深深的敬仰之情,这种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一首优秀的边塞诗。

“投笔每怀班定远,请缨长忆汉终军。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