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风急岭云飘迥野,雨馀田水落方塘。的解释

4个月前 (03-19)诗词赏析5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风急岭云飘迥野,雨馀田水落方塘”,这两句诗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南溪早春》,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详细解析。

诗词原文

风急岭云飘迥野,雨馀田水落方塘。的解释

南溪早春

宋·杨万里

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

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

卷帘亭馆花香远,扫地林塘竹影重。

风急岭云飘迥野,雨馀田水落方塘。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语言平易自然,形象鲜明生动,富有幽默感,被誉为“诚斋体”。

译文

回到家乡已经五次见到春天的景色,但每次都被这春色惹得我这病翁心生烦恼,高高的柳树垂下绿丝绦,小桃树长到高处末梢开出了红花,卷起帘子,亭馆中的花香飘得很远;扫净地面,林塘中的竹影重重叠叠,风急岭上的云彩飘向遥远的原野,雨后田野的水流进了方塘。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回到家乡后所见到的早春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诗人以病翁的身份自居,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在描绘早春景色时,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形象,如“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使画面更加鲜明生动,诗人还通过“卷帘亭馆花香远,扫地林塘竹影重”等句,展现了环境的清幽与雅致,进一步烘托出春天的美好氛围,最后两句“风急岭云飘迥野,雨馀田水落方塘”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万里在回到家乡后,面对早春景色有感而发所作,当时,诗人或许正处于一种病中或心情不佳的状态,但春天的美景却给了他极大的慰藉和鼓舞,通过这首诗,诗人不仅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与向往,也寄托了对家乡和自然的深厚情感,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和深刻领悟,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杰出文学家的才华和魅力。

“风急岭云飘迥野,雨馀田水落方塘。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