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为性疏南国,朱槿操心不满旬。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牡丹
唐·李商隐
锦幄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招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南国牡丹
(假想篇,因直接含关键词的完整诗句未见于历史文献,故根据意境创作此段以符合题目要求)
牡丹为性疏南国,朱槿操心不满旬。
霞光万道映芳华,春色满园独自珍。
不向东风争艳丽,只将清韵付诗人。
此中真意谁能解,唯有孤芳自赏心。
(注:由于“牡丹为性疏南国,朱槿操心不满旬”并非直接出自历史文献中的某首诗,因此以下解析将基于李商隐的《牡丹》诗及假想的“南国牡丹”段进行。)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曲折,难以索解。
译文
(基于《牡丹》诗)
锦帐刚刚卷起,如同初醒的卫夫人;绣被还堆叠着,宛若越国的鄂君,她们垂手翻动雕玉佩,扭动腰肢争着跳郁金裙舞,石家的蜡烛哪里需要剪去烛芯,荀令的香炉又何必再添香料,我如同梦中得到了神人的彩笔,想把牡丹的花叶画下来寄给朝云。
(基于“南国牡丹”段)
牡丹的习性使它偏爱南国,而朱槿(另一种花)的操心却不过短短十天,霞光万道映照着牡丹的芳华,春色满园之中它独自珍贵,它不向东风争抢艳丽,只将清雅的韵味留给诗人,这其中的真意谁能理解呢?只有牡丹自己孤芳自赏罢了。
释义
《牡丹》诗通过描绘牡丹的华美与高贵,以及诗人对牡丹的赞美与向往,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而“南国牡丹”段则通过对比牡丹与朱槿的不同习性,突出了牡丹的高洁与独立。
赏析
《牡丹》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牡丹的娇美与高贵,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典故,展现了诗人对牡丹的深深喜爱,而“南国牡丹”段则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牡丹的独特气质与品格,两首诗都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敏锐感知与深刻领悟。
创作背景
《牡丹》诗可能是李商隐在欣赏牡丹时心生感慨而作,牡丹作为花中之王,其华美与高贵自然引起了诗人的注意与赞美,而“南国牡丹”段则可能是诗人根据自己对牡丹的理解与想象而创作的假想篇,用以表达自己对牡丹独特气质的欣赏与赞美。
需要注意的是,“牡丹为性疏南国,朱槿操心不满旬”并非李商隐原句,而是根据题目要求创作的假想诗句,在解析时我们结合了李商隐的诗歌风格与牡丹的意象进行了合理的想象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