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罢通中一觉眠,右银台路入西垣。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宫词
唐·王建
朝罢通中一觉眠,右银台路入西垣。
朝朝殿里拜天子,夜夜庭中看月痕。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建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王建,唐代著名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渭南尉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诗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所作《宫词》百首,在文学史上颇有影响,晚年退居咸阳原上,过着穷愁潦倒的生活,死后,葬于长安县杜曲。
译文
早朝结束后回到宫中,在通中殿里美美地睡了一觉,醒来后,沿着右银台路走向西垣的居所,每天清晨都要在宫殿里朝拜天子,而夜晚则常常在庭院中观赏月光的痕迹。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宫廷生活的一个侧面,通过朝罢后的睡眠、行走路线以及日常活动,展现了宫廷生活的单调与寂寞。“朝罢通中一觉眠”表现了宫廷生活的闲适与安逸,“右银台路入西垣”则描绘了宫廷建筑的布局与路径,“朝朝殿里拜天子,夜夜庭中看月痕”则进一步强调了宫廷生活的日常与单调。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唐代宫廷生活的场景,诗人通过“朝罢”、“一觉眠”、“右银台路”、“西垣”等词语,勾勒出了宫廷生活的轮廓,通过“朝朝殿里拜天子,夜夜庭中看月痕”的反复描写,展现了宫廷生活的单调与寂寞,这种单调与寂寞,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的重复上,更体现在宫廷人物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上,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到了这种情感,使得这首诗在描绘宫廷生活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王建在宫廷中的生活经历有关,作为一位曾在宫廷中任职的诗人,王建对宫廷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受,他通过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宫廷生活的场景和细节,更表达了对宫廷生活单调与寂寞的深刻反思,这种反思,既体现了诗人对宫廷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感受,也反映了唐代宫廷生活的某些真实面貌,这首诗也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为我们了解唐代宫廷生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