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卿著书托穷愁,仲蔚绕宅蓬蒿秋。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穷愁
唐·庾信
虞卿著书托穷愁,仲蔚蓬蒿绕宅秋。
云气半开新雨霁,夕阳欲尽故人留。
槐花漠漠向人黄,此地别来尘几丈。
一鸟自啼花自落,乱离何处觅归舟。
作者及朝代
作者:庾信(513年-581年),字子山,小字兰成,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南北朝时期文学家、诗人、音乐家,其文学成就以南北朝时期为界,前期为南朝文学之代表,后期则开创了北朝文学的先声,是南北朝文学集大成者。
朝代:南北朝至隋朝。
作者简介
庾信早年仕于南朝梁,曾任东宫学士、建康令等职,侯景之乱时,庾信逃往江陵,辅佐梁元帝,后奉命出使西魏,被扣留北方,从此仕于北朝,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庾信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在于将南朝文学的清新绮丽与北朝文学的刚健质朴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被后世誉为“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
译文
虞卿在穷困中著书寄托自己的愁苦,张仲蔚的宅院周围长满了秋天的蓬蒿,雨后初晴,云气半开,夕阳将尽,故人却依依不舍地挽留,槐花默默地向着人们展示着它的黄色,自从离开这里,这里已经积满了多少尘埃,一只鸟儿独自啼叫,花儿自行飘落,在这乱世之中,到哪里去寻找归家的船只呢?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虞卿和张仲蔚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穷愁生活的感慨和对故人的怀念,虞卿是战国时期的策士,因贫困而著书;张仲蔚则是东汉隐士,以蓬蒿绕宅闻名,诗人以此自比,抒发自己身处乱世、仕途不顺的愁苦心情,通过描绘雨后初晴、夕阳欲尽的自然景象,以及槐花黄落、鸟啼花落的凄凉景象,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赏析
此诗在艺术上具有以下特点:
1、用典贴切:虞卿和张仲蔚的典故与诗人的处境相呼应,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2、情景交融:诗人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紧密结合,营造出一种凄凉、孤独的氛围。
3、语言凝练:全诗语言简洁明了,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内涵。
创作背景
庾信一生经历了南朝梁和北朝周的动荡时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此诗可能作于庾信被扣留北方后,面对陌生的环境和艰难的仕途,他深感孤独与无奈,于是通过描绘虞卿和张仲蔚的典故以及自然景象,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愁苦和对故人的怀念,此诗也反映了庾信对南朝文学的怀念和对北朝文学的融合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