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五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空出没。全诗是什么?

7个月前 (03-23)诗词赏析12

诗词原文

空携空满袖

五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空出没。全诗是什么?

唐·皎然

五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空出没。

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扉。

作者及朝代

作者:皎然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皎然是唐代著名的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是南朝谢灵运的十世孙,他一生不问名利,寄情山水,以诗酒为伴,与当时的文人墨客如颜真卿、韦应物、灵澈等都有深厚的交往,皎然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之景,以及禅理禅趣,是唐代诗僧中的杰出代表。

译文

五阴如同浮云般在空中来来去去,贪嗔痴三毒如同水泡般在水中空自出没,前峰月光照耀着一江清水,僧人在青翠的山间打开了竹门。

释义

五阴:佛教用语,指色、受、想、行、识五种能遮盖真如本性的烦恼。

三毒:佛教用语,指贪、嗔、痴三种根本烦恼。

浮云空去来:形容五阴如同浮云般变幻无常。

水泡空出没:形容三毒如同水泡般虚幻不实。

翠微:青翠的山色,泛指山。

赏析

这首诗以佛教的“五阴”、“三毒”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世间烦恼的深刻洞察和超脱态度,首句“五阴浮云空去来”以浮云比喻五阴的变幻无常,次句“三毒水泡空出没”则以水泡比喻三毒的虚幻不实,这两句诗不仅富有哲理,而且形象生动,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后两句则转而描写自然景色,月光照耀下的江水清澈明亮,僧人在青翠的山间打开了竹门,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与前面的佛教哲理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烦恼、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皎然的佛教信仰和禅修经历有关,作为一位诗僧,皎然对佛教哲理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他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体验,这首诗可能是在他禅修时或游览山水时触景生情而创作的,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佛教哲理的融合,来表达自己对超脱世俗烦恼、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不仅富有哲理和启示意义,而且形象生动、意境深远,是皎然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五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空出没。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