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来持得此大衣,披了直入空王殿。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空王殿赠僧
唐·贯休
锡杖与瓶钵,处处化缘身。
千峰无拘束,万象得相亲。
云水心常在,风雷气自新。
如来持得此大衣,披了直入空王殿。
作者简介
贯休(832年-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人,唐末五代时期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尊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能诗,诗多奇句,风格峭拔,意境高远,有《禅月集》存世。
译文
手持锡杖与瓶钵,四处化缘度众生。
千山万水无拘束,万象更新皆相亲。
心如云水常自在,气似风雷自更新。
如来佛祖手持此大衣,披上之后直接进入空王殿。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僧侣的修行生活与心境,首联写僧侣手持锡杖与瓶钵,四处化缘,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颔联写僧侣在千山万水间自由行走,与万物相亲,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自在,颈联进一步写僧侣的心境如云水般自在,气魄如风雷般豪迈,尾联则以如来佛祖手持大衣,披入空王殿的意象,象征僧侣修行达到的最高境界。
赏析
这首诗以僧侣的修行生活为背景,通过描绘僧侣的日常生活、心境变化以及修行境界,展现了佛教文化的深邃与博大,诗中“锡杖与瓶钵”是僧侣身份的象征,“千峰无拘束”则表现了僧侣超脱世俗的自由,“云水心常在”则体现了僧侣内心的宁静与自在,尾联的“如来持得此大衣,披了直入空王殿”更是将僧侣的修行境界推向了极致,象征着僧侣在修行中达到了与如来佛祖相同的境界。
创作背景
贯休作为一位画僧、诗僧,对佛教文化有着深厚的造诣,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游历四方、参禅悟道的过程中,对僧侣修行生活的深刻感悟与体会,通过描绘僧侣的修行生活与心境变化,贯休表达了自己对佛教文化的热爱与敬仰,同时也向读者展示了佛教文化的深邃与博大,在唐末五代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们普遍寻求精神寄托,佛教文化因此得到了广泛传播与发展,贯休的这首诗正是这一时期的产物,它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佛教文化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