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灰火本来同一体,当知妄尽即如来。出自哪首诗?

4个月前 (03-24)诗词赏析8

诗词原文

灰火吟

灰火本来同一体,当知妄尽即如来。出自哪首诗?

唐·慧能

灰火本来同一体,当知妄尽即如来。

红尘万象皆虚幻,悟透心源得自在。

作者简介

慧能(638年-713年),唐代高僧,禅宗六祖,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改革者,慧能生于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自幼家境贫寒,以伐薪为生,后因闻《金刚经》而悟道,投五祖弘忍门下,得传衣钵,成为禅宗第六代祖师,慧能主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强调佛性人人皆有,不须向外驰求,对后世禅宗影响深远。

译文

灰烬与火焰本质上同源一体,应当明白,当所有的虚妄执念都消失时,便达到了如来的境界,世间红尘中的万千景象都是虚幻不实的,只有悟透了内心的本源,才能获得真正的自在与解脱。

释义

“灰火本来同一体”比喻了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灰烬是火焰燃烧后的产物,二者虽形态不同,但根源相同,象征着世间万物虽表象各异,但本质归一。“当知妄尽即如来”则强调了修行的重要性,指出只有消除内心的虚妄执念,才能达到佛性的圆满,即如来境界。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表达了慧能禅宗思想的核心,通过“灰火”这一形象生动的比喻,揭示了现象与本质、有为与无为之间的辩证关系,引导人们认识到世间万物的虚幻性,从而激发内心对真理的追求。“妄尽即如来”的论断,也强调了修行实践的重要性,鼓励人们通过内心的修炼,消除杂念,达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创作背景

慧能生活在唐代,这是一个佛教文化繁荣发展的时期,慧能作为禅宗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思想深受当时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在佛教内部,禅宗逐渐从传统的教义束缚中解脱出来,强调个人的直接体验和内心修炼,慧能的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旨在通过简洁明了的诗句,传达禅宗的核心思想,引导人们认识自我,追求内心的解脱与自在,这首诗也反映了慧能对于佛教教义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为后世禅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灰火本来同一体,当知妄尽即如来。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