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白玉洁兮红兰芳,忽玉折兮兰已伤。出自哪首诗?

4个月前 (03-25)诗词赏析9

诗词原文

招魂

白玉洁兮红兰芳,忽玉折兮兰已伤。出自哪首诗?

先秦:屈原

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

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

上无所考此盛德兮,长离殃而愁苦。

帝告巫阳曰:“有人在下,我欲辅之。

魂魄离散,汝筮予之。”

巫阳对曰:“掌梦上帝,其难若兹。

上帝之在灵圜,固将观之,矧又申之以好恶?

魂兮归来!去君之恒干,何为四方些?

舍君之乐处,而离彼不祥些!

魂兮归来!东方不可以托些。

长人千仞,惟魂是索些。

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

彼皆习之,魂往必释些。

归来归来!不可以托些。

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

雕题黑齿,得人肉以祀,以其骨为醢些。

蝮蛇蓁蓁,封狐千里些。

雄虺九首,往来倏忽,吞人以益其心些。

归来归来!不可以久淫些。

魂兮归来!西方之害,流沙千里些。

旋入雷渊,爢散而不可止些。

幸而得脱,其外旷宇些。

赤蚁若象,玄蜂若壶些。

五谷不生,丛菅是食些。

其土烂人,求水无所得些。

彷徉无所倚,广大无所极些。

归来归来!恐自遗贼些。

魂兮归来!北方不可以久些。

增冰峨峨,飞雪千里些。

归来归来!不可以久兮。

魂兮归来!君无上天些。

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

一夫九首,拔木九千些。

猰貐九首,戴山抇野些。

归来归来!恐自遗灾些。

魂兮归来!入修门些。

工祝招君,背行先些。

秦篝齐缕,郑绵络些。

招具该备,永啸呼些。

魂兮归来!反故居些。

天地四方,多贼奸些。

归来归来!恐自危殆些。

魂兮归来!闭玉户些。

试脩清浊,饮气吞精些。

还反故室,敬事尔形些。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些!

(节选)

白玉洁兮红兰芳,忽玉折兮兰已伤。

作者及朝代

作者:屈原

朝代:先秦(战国末期)

作者简介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伟大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称“楚词”),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他创作的《离骚》《九歌》《九章》等作品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在流放过程中投江自尽。

译文

白玉多么纯洁啊,红兰多么芬芳,可是白玉突然折断了,红兰也凋零了。

释义

此句以白玉和红兰为喻,白玉象征高洁的品质,红兰象征美好的德行或才华,当白玉折断,红兰凋零时,意味着美好事物的消逝和破坏,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品质被摧毁的悲痛和惋惜。

赏析

这句诗以简洁而富有象征意义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深切哀悼,白玉和红兰作为美好和纯洁的象征,它们的折损和凋零,不仅是对具体事物的描述,更是对诗人内心深处对美好品质被摧毁的悲痛和无奈的表达,这种以物喻人的手法,使得诗句具有更深的情感层次和象征意义,这句诗也体现了屈原诗歌中常见的哀怨和悲愤情绪,以及对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

创作背景

《招魂》是屈原为招回楚怀王之魂而作的一首长篇诗歌,在战国时期,楚国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楚怀王在位期间,楚国政治腐败,国力衰退,最终导致了楚国的衰落,屈原作为一位忠诚的爱国诗人,对楚国的命运深感忧虑和悲痛,在这首《招魂》中,他通过描绘各种恐怖的场景和象征性的意象,试图唤醒楚怀王的灵魂,让他回到楚国,重振国威,而“白玉洁兮红兰芳,忽玉折兮兰已伤”这句诗,正是诗人对美好品质被摧毁的悲痛和惋惜的集中体现。

“白玉洁兮红兰芳,忽玉折兮兰已伤。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