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枯心早已填穷海,残骨还堪赎百身。的解释

4个月前 (03-26)诗词赏析8

诗词原文

狱中题壁

枯心早已填穷海,残骨还堪赎百身。的解释

清·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壮烈捐身酬壮志,泰然处之笑殉之。

枯心早已填穷海,残骨还堪赎百身。

作者及朝代

作者:谭嗣同

朝代:清代

作者简介

谭嗣同(1865年-1898年),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的主要人物之一,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年仅33岁,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译文

我力量微薄而肩负重任,早已感到精疲力尽,即使再次竭尽我平庸之才,也难以支撑下去,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我壮烈地捐出生命来酬报我的壮志,泰然自若地面对死亡,笑着殉国,我的枯槁之心早已填满了无尽的苦难之海,即便只剩下残骨,也足以赎回我百次的生命。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谭嗣同面对国家危亡时的坚定信念和牺牲精神,他深知自己的力量微薄,但仍愿意为国家付出一切,甚至生命,他坚信自己的牺牲是有意义的,能够激励后人继续为国家奋斗。

赏析

这首诗是谭嗣同在狱中所写,展现了他面对死亡时的从容与坚定,诗中“枯心早已填穷海,残骨还堪赎百身”两句,更是将他的牺牲精神推向了高潮,他用自己的枯心和残骨,表达了对国家深沉的爱和无尽的忠诚,这种精神,不仅在当时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也在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创作背景

1898年,谭嗣同参与戊戌变法,试图通过改革来挽救国家的危亡,变法最终失败,谭嗣同等人被捕入狱,在狱中,他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自己面对死亡时的坚定信念和牺牲精神,他深知自己的牺牲无法改变国家的命运,但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能够激励后人继续为国家奋斗,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这首诗不仅是他个人的心声,也是那个时代无数仁人志士的共同心声。

“枯心早已填穷海,残骨还堪赎百身。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