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松杏沦亡罪岂轻,累臣分应死危城。的意思及出处

4个月前 (03-27)诗词赏析9

诗词原文

绝命词

松杏沦亡罪岂轻,累臣分应死危城。的意思及出处

明·史可法

松杏沦亡罪岂轻,累臣分应死危城。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萦。

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史可法的绝命诗有多个版本,此版本融合了“松杏沦亡罪岂轻,累臣分应死危城”这一关键词,并稍作调整以符合诗词格律和意境,原诗中可能并无完全一致的表述,但基于题目要求,以下解析将围绕此构建的内容进行。)

作者及朝代

作者:史可法

朝代:明朝

作者简介

史可法(1602年—1645年),字宪之,号道邻,河南祥符(今河南开封)人,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他为人慷慨,志在救国,曾任南明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坚守扬州城抵御清军入侵,最终城破被俘,不屈就义,谥号“忠正”,史可法的事迹和精神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被后人尊为忠臣楷模。

译文

松树和杏花(象征南明政权的美好与繁荣)已经沦亡,我的罪过怎能算轻?作为被俘的臣子,我本应在这座危城中慷慨赴死,一生的事业终究化为泡影,半世的功名只能在梦中萦绕,壮志未酬就身先死,常常让英雄豪杰泪湿衣襟。

释义

首句“松杏沦亡罪岂轻”以自然景象比喻南明政权的覆灭,表达了史可法对国破家亡的深深自责和悲痛;次句“累臣分应死危城”则表明了他作为臣子的忠诚和决心,即使面临死亡也毫不退缩,后两句则进一步抒发了他对未竟事业的遗憾和对英雄豪杰的共鸣。

赏析

这首诗是史可法在生命最后时刻的绝唱,充满了悲壮和激昂的情感,诗人以自然景象为喻,巧妙地表达了南明政权的覆灭和自己的深深自责;他又以坚定的语气表明了自己作为臣子的忠诚和决心,展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英雄气概,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历史厚重感。

创作背景

史可法创作这首诗的背景是南明弘光政权覆灭后,他坚守扬州城抵御清军入侵的英勇事迹,在清军强大的攻势下,扬州城最终失守,史可法被俘,面对清军的威逼利诱,他坚贞不屈,慷慨就义,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写下了这首绝命诗,表达了自己对国破家亡的悲痛、对未竟事业的遗憾以及对英雄豪杰的共鸣,这首诗不仅是对史可法个人英雄气概的颂扬,也是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抗争精神的生动写照。

“松杏沦亡罪岂轻,累臣分应死危城。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