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下一句是什么?

8个月前 (03-29)诗词赏析17

诗词原文

采莲曲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下一句是什么?

唐·李康成

乘彩舫,过莲塘,

棹歌惊起睡鸳鸯。

游女带香偎伴笑,

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

作者简介

李康成,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活跃于中唐时期,他的作品以描写自然风光和人物情感为主,尤其擅长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江南水乡的风情,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采莲曲》便是其代表作之一,展现了江南水乡女子采莲时的欢乐场景。

译文

乘着装饰华丽的彩船,穿过开满荷花的池塘,

船桨搅动水面,歌声惊醒了正在睡觉的鸳鸯。

游玩的女子身上带着香气,依偎着伙伴欢笑,

她们争相比美,竞相采摘团团的荷叶来遮挡傍晚的阳光。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采莲图,诗人以“乘彩舫,过莲塘”开篇,点明了场景和人物,接着用“棹歌惊起睡鸳鸯”一句,以动衬静,展现了水乡的宁静与和谐,后两句则通过描写游女的欢笑、争美以及采摘荷叶的动作,进一步渲染了采莲活动的欢乐气氛。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风情和女子采莲时的欢乐场景,诗人通过“乘彩舫”、“过莲塘”等词语,勾勒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而“棹歌惊起睡鸳鸯”一句,则以动衬静,使画面更加生动鲜活,后两句则通过描写游女的欢笑和争美,展现了她们青春活泼、热爱生活的一面,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可以推测的是,诗人可能是在一次游览江南水乡时,被当地女子采莲的场景所吸引,从而触发了创作灵感,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这一场景定格为永恒的艺术形象,流传至今,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也反映了唐代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