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倾绿蚁,泛红螺,闲邀女伴簇笙歌。上一句是什么?

8个月前 (03-29)诗词赏析17

诗词原文

春日宴

倾绿蚁,泛红螺,闲邀女伴簇笙歌。上一句是什么?

唐·韦庄

满街杨柳绿丝烟,画楼深映桃花面。

倾绿蚁,泛红螺,闲邀女伴簇笙歌。

避人微步凌波袜,傍水低回敛翠蛾。

终日倚阑干,看风送、雨收云过。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传世。

译文

满街的杨柳如同绿色的烟雾缭绕,画楼深深掩映在桃花之中,我们倾倒着绿色的美酒(绿蚁),品尝着红色的螺蛳,悠闲地邀请女伴们聚在一起吹奏笙歌,她们轻盈地迈着步子,如同凌波微步,避开人群,在水边低回婉转地皱着黛眉,整天倚靠在栏杆上,看着风儿吹送,雨停云散。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一场欢乐的女子宴会场景,诗中通过“倾绿蚁,泛红螺”展现了宴会的丰盛与欢乐,“闲邀女伴簇笙歌”则描绘了女子们悠闲自得、欢聚一堂的情景,后两句进一步刻画了女子们的娇媚与闲适,她们在美景中漫步、低回,享受着春日的宁静与美好。

赏析

韦庄的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宴会的欢乐氛围和女子们的娇媚情态,诗中“倾绿蚁,泛红螺”两句,通过色彩鲜明的意象,展现了宴会的丰盛与热闹,同时也透露出一种闲适与自在,而“闲邀女伴簇笙歌”则进一步强调了女子们之间的亲密与和谐,她们在春日里欢聚一堂,享受着音乐与美食带来的愉悦,后两句则通过“避人微步凌波袜,傍水低回敛翠蛾”等细节描写,展现了女子们的娇媚与柔情,她们在美景中漫步、低回,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享受着春日的宁静与美好,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审美情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庄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已经远离了政治斗争的漩涡,过上了相对闲适的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韦庄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宴会的欢乐氛围和女子们的娇媚情态,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韦庄对女性美的赞美和欣赏,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文人墨客的独特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倾绿蚁,泛红螺,闲邀女伴簇笙歌。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