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不须怪我头添白,且喜逢君眼暂青。的释义

8个月前 (03-30)诗词赏析15

诗词原文

喜友至

不须怪我头添白,且喜逢君眼暂青。的释义

唐·白居易

不须怪我头添白,且喜逢君眼暂青。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诗歌理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

译文

不要责怪我头上增添了白发,值得高兴的是与你重逢时你眼中还闪烁着青春的光芒,我们一起拿出十千钱买一斗好酒,相互对望发现彼此都已年近七十,只是我尚欠你三年之约(此处可能指上次相聚已隔数年,或是一种风趣的说法),闲暇时我们征引经史中的雅令,酒醉后听你吟诵诗句比听音乐还要美妙,等到菊花盛开,家酿的美酒成熟时,我们再一起痛饮,享受那陶然自得的乐趣。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来访的喜悦之情,尽管自己已年迈发白,但能与友人重逢共饮,心中充满了欢喜,诗中通过共饮、征令、听吟等场景,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生活的热爱。

赏析

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描绘了诗人与友人重逢的喜悦场景,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首联“不须怪我头添白,且喜逢君眼暂青”直接点题,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和对友人重逢的喜悦,颔联“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共饮的欢乐和岁月的沧桑,颈联“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情感共鸣,尾联“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以期待未来相聚的场景作结,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他仕途不顺,生活较为闲适,在这样的背景下,友人的来访无疑给他带来了极大的慰藉和欢乐,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和感慨,在诗中,诗人以平实的语言、生动的场景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与友人重逢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不须怪我头添白,且喜逢君眼暂青。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这两个关键词“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实际上分别出自两首不同的古诗,但经常被后人引用或组合在一起以形容四季之美或不同季节的景致,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先分别介绍这两句诗的原诗、作者、朝代,并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解析这两首古诗,我会尝试将两者在一种虚拟的赏析框架下结合起来,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