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天地杳冥供写像,江山回合助灵祥。的释义

4个月前 (03-30)诗词赏析9

诗词原文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其一

天地杳冥供写像,江山回合助灵祥。的释义

宋·辛弃疾

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

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

天地杳冥供写像,江山回合助灵祥。

何须更问神仙地,且向人间醉几场。

(注:“天地杳冥供写像,江山回合助灵祥”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辛弃疾已知的《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中的任何一首,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其融入并重构了其中一首的形式,原诗中并无此两句的直接表述,以下分析基于这一重构的情境。)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将领,豪放派词人代表,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一生力主抗金,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其词作情感激昂,内容丰富,艺术手法多样,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武夷山巅居住着神仙,山脚下清澈的溪流蜿蜒曲折,想要领略这里的奇妙绝伦,不妨悠闲地聆听几曲棹歌,天地间幽深渺远,仿佛为仙人提供了描绘形象的画布,四周环绕的江山更是增添了神秘与吉祥的气息,何必再去寻找那虚无缥缈的神仙居所,不如在这人间尽情畅饮几场,享受眼前的美好。

释义

此诗描绘了武夷山的仙境之美,通过“天地杳冥”与“江山回合”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与神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享受当下的生活态度。

赏析

“天地杳冥供写像,江山回合助灵祥”两句,以宏大的视角描绘了武夷山的自然景观,既展现了其作为仙境的特质,又寓含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深刻理解,诗人通过“写像”与“灵祥”的意象,将自然景观赋予了神圣与吉祥的寓意,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虽然此诗为重构之作,但基于辛弃疾的生平与创作风格,可以推测若真有此作,可能是在他仕途不顺,心怀壮志未酬之际,游历武夷山时所作,武夷山的壮丽景色与神秘氛围,激发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及宇宙的深刻感悟,从而创作出这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武夷山作为道教圣地,其仙境般的景致与浓厚的文化氛围,无疑为辛弃疾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

“天地杳冥供写像,江山回合助灵祥。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