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何惜卧龙无意思,不随云去雨春田。的意思及出处

6个月前 (03-31)诗词赏析9

诗词原文

卧龙岗怀古

何惜卧龙无意思,不随云去雨春田。的意思及出处

朝代:清代

作者:无名氏

卧龙高卧此山间,千古英名万古传。

羽扇纶巾谈笑里,三分天下计筹全。

不图名利身先隐,但为苍生心未眠。

何惜卧龙无意思,不随云去雨春田。

(注:由于此诗标记为“无名氏”所作,其真实作者及确切的创作年代已无从考证,但根据诗风和内容推测,可能出自清代某位文人之手。)

作者简介

(由于此诗作者为“无名氏”,故无法提供具体的作者简介。)

译文

卧龙先生高卧在这山岭之间,他的英名千古流传,万古不朽,他手持羽扇,头戴纶巾,在谈笑间就筹划出了三分天下的宏伟计划,他不图名利,甘愿隐居山林,但心中却始终牵挂着天下的苍生,怎能说卧龙先生没有志向呢?他只是不愿意随着云彩飘去,而是选择留在春雨滋润的田野上,继续为天下苍生谋福祉。

释义

卧龙:指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因其曾隐居南阳卧龙岗而得名。

羽扇纶巾:形容诸葛亮的儒将风度。

三分天下:指诸葛亮提出的魏、蜀、吴三分天下的战略构想。

不图名利身先隐:指诸葛亮不追求个人名利,甘愿隐居山林。

但为苍生心未眠:表明诸葛亮虽然隐居,但心中始终牵挂着天下的百姓。

何惜卧龙无意思:反问句,表达了对诸葛亮不随波逐流、坚守信念的赞美。

不随云去雨春田:比喻诸葛亮选择留在人间,为百姓谋福祉,而不是像云彩一样飘走。

赏析

这首诗以卧龙先生诸葛亮为主题,通过描绘其高卧山间、运筹帷幄、心系苍生的形象,表达了对诸葛亮高尚品格和卓越才能的赞美,诗中“羽扇纶巾谈笑里,三分天下计筹全”一句,生动地展现了诸葛亮在谈笑间就筹划出三分天下大计的英明形象,而“不图名利身先隐,但为苍生心未眠”则进一步突出了他淡泊名利、心系天下的高尚情操,最后两句“何惜卧龙无意思,不随云去雨春田”则以反问和比喻的手法,表达了对诸葛亮坚守信念、不为名利所动的敬佩之情。

创作背景

虽然此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已无从考证,但从诗的内容和风格来看,很可能是清代某位文人在游览卧龙岗时,有感于诸葛亮的英名和高尚品格,而创作的一首怀古诗,通过这首诗,作者表达了对诸葛亮卓越才能和高尚情操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和追求。

“何惜卧龙无意思,不随云去雨春田。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的释义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的释义

关键词“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幽居》,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幽居》唐·韦应物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注:虽然“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这两个关键词“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实际上分别出自两首不同的古诗,但经常被后人引用或组合在一起以形容四季之美或不同季节的景致,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先分别介绍这两句诗的原诗、作者、朝代,并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解析这两首古诗,我会尝试将两者在一种虚拟的赏析框架下结合起来,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