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卢仝不作昌黎死,天目虽盲未见嗟。的释义

4个月前 (04-02)诗词赏析5

诗词原文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卢仝不作昌黎死,天目虽盲未见嗟。的释义

唐·卢仝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复羡二子逢明主,俱在朝中清贵处。

圣朝也,治平岁,万家县官无刑劾。

凤衔珠诏降恩光,徐起东床拂霜簟。

口宣天语赐绛纱,跪捧谢恩归院家。

归来瀹茗下西楼,月冷空房不见人。

欲乘清风拜蓬瀛,先披瑶草一径香。

蓬莱杳无迹,空遗仙草名。

但见碧螺杯底浅,却疑瑶草吸风清。

便须同去游仙境,又恐天风吹我轻。

我今有宅水云乡,君但乘风衔我迎。

卢仝不作昌黎死,天目虽盲未见嗟。

作者简介

卢仝,唐代诗人,自号玉川子,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卢仝一生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传唱千年而不衰,七碗茶歌”之吟,尤为脍炙人口,卢仝的诗风奇特,想象丰富,语言质朴自然,多反映民间疾苦,对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有所批判。

译文

(此处仅翻译“卢仝不作昌黎死,天目虽盲未见嗟”两句)

卢仝我没有像韩愈那样不幸死去,即使天目山(此处可能借指某种高远的境界或理想)失明,我也未曾有过叹息。

释义

这两句诗表达了卢仝对自己命运的庆幸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曾因上书言事而被贬谪,后虽召回,但不久即逝,卢仝以此自比,庆幸自己虽身处逆境,但并未像韩愈那样遭遇不幸,他也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的坚定信念,即使面临困难或挫折,也从未放弃或叹息。

赏析

这首诗是卢仝对友人孟谏议寄来新茶的感激之作,七碗茶歌”部分尤为精彩,生动描绘了品茶的美妙感受,而“卢仝不作昌黎死,天目虽盲未见嗟”这两句,则体现了卢仝的豁达与坚韧,他以韩愈为鉴,表达了自己对命运的乐观态度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这两句诗也富有哲理意味,启示人们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中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卢仝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现实社会深感不满,他通过这首诗,既表达了对友人赠茶的感激之情,又借茶抒发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他也以韩愈为榜样,表达了自己不畏强权、坚持正义的决心和勇气。

“卢仝不作昌黎死,天目虽盲未见嗟。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