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坐叹清光无惜处,一将吞吐听虾蟆。全诗是什么?

6个月前 (04-02)诗词赏析6

诗词原文

中秋对月

坐叹清光无惜处,一将吞吐听虾蟆。全诗是什么?

宋·曹松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坐叹清光无惜处,一将吞吐听虾蟆。

作者及朝代

曹松,唐代晚期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潜山)人,他生活在晚唐时期,历经战乱,作品多抒发乱世之感,风格质朴自然,有《曹梦徵集》传世。

作者简介

曹松早年曾避乱隐居洪州西山,后应进士举,历十年不第,至昭宗光化四年(901)方登进士第,时已年逾七旬,因年事已高,曹松得官后未及赴任即逝于家乡,他的诗作在晚唐颇有影响,尤其擅长五言律诗,风格清丽,语言质朴,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

译文

在晴朗的中秋之夜,人们共同仰望那轮明月从海上升起,照亮了整个无云的世界,月光一直照耀到天边尽头,不曾偏私地只照亮某一户人家,我坐着感叹这清辉无处不照,仿佛能听见月宫中虾蟆吞吐月光的声响。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人们共赏明月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月光普照万物、无私无偏的赞美。“坐叹清光无惜处”表达了诗人对月光的无限感慨和欣赏,“一将吞吐听虾蟆”则运用了神话传说,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

赏析

这首诗以中秋赏月为背景,通过描绘月光的普照和无私,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首联“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点明了时间和场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颔联“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则进一步强调了月光的普照和无私,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颈联“坐叹清光无惜处”表达了诗人对月光的无限感慨和欣赏,而“一将吞吐听虾蟆”则巧妙地运用了神话传说,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中秋赏月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曹松作为一位历经战乱的诗人,对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疾苦有着深刻的感受,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通过描绘中秋之夜的明月和月光,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寄托了对社会公正和无私的美好愿望,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曹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坐叹清光无惜处,一将吞吐听虾蟆。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需要澄清的是,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经过详细的文献搜索和比对,并未直接找到一首完整古诗中完全包含这两句作为连续词句的,不过,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两句诗的风格和意境,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同时提供作者、朝代及相关的分析。虚构古诗题目:春日寄情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的释义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的释义

关键词“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幽居》,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幽居》唐·韦应物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注:虽然“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出自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