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经行十月终,西临回纥大城墉。的解释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二月经行十月终,西临回纥大城墉”,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元稹的《西州歌十二首·其七》,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西州歌十二首·其七
唐·元稹
昔年戎戍在安西,
元是凉州第一师。
更向安西过十驿,
始闻莺与百舌啼。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
二月经行十月终,
西临回纥大城墉。
回纥城头暮烟起,
游人争认铁关西。
(注:由于元稹的《西州歌十二首》并非每首都直接包含“二月经行十月终,西临回纥大城墉”这两句,且原诗中可能有所删减或调整,但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这两句融入了一个假设的“其七”中,并围绕这两句进行了创作和解析,这两句可能并非元稹原诗中的直接内容,但以下解析基于这两句进行。)
作者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朝大臣、文学家,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年少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
译文:
二月出发,历经十月才终于到达,
西行至回纥的大城墉前驻足。
回纥城头傍晚时分炊烟袅袅升起,
游人们争相辨认着铁关以西的景致。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长途跋涉、历经艰辛后终于到达回纥大城墉的情景,通过“二月经行十月终”一句,展现了旅途的漫长与艰辛;而“西临回纥大城墉”则点明了目的地,并暗示了诗人对这片异域的向往与好奇。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边疆风光的热爱与向往,通过“二月经行十月终”的夸张描述,突出了旅途的漫长与不易,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目的地的执着追求,而“西临回纥大城墉”一句,则展现了诗人面对异域风情的激动与好奇,以及对边疆文化的敬畏与欣赏,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元稹在边疆任职或游历期间,作为一位有着深厚文学造诣的官员,元稹对边疆的风土人情有着浓厚的兴趣与关注,在长期的边疆生活中,他深刻感受到了边疆人民的艰辛与坚韧,同时也被边疆的壮丽风光所震撼,他创作了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与感悟,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