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海上群山培塿多,姑馀高峻出陂陀。的释义

3个月前 (04-03)诗词赏析4

诗词原文

姑馀山

海上群山培塿多,姑馀高峻出陂陀。的释义

唐·张籍

海上群山培塿多,姑馀高峻出陂陀。

云浮翠色三千丈,水映苍崖十二坡。

日暮烟霞生远树,天寒风雨过渔蓑。

登临自有无穷趣,何必求仙访九嶷。

作者简介

张籍,唐代著名诗人,约生于766年,卒于约830年,字文昌,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他出身贫寒,早年曾游历四方,后定居洛阳,张籍的诗歌以乐府诗著称,多写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语言平易近人,风格清新自然,他与白居易、元稹等人交往密切,共同推动了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译文

海上的群山大多低矮而平缓,只有姑馀山高耸挺拔,超出了周围的山丘,云雾缭绕在翠绿的山峰之上,高达三千丈;清澈的水面倒映着苍翠的山崖,形成了十二道美丽的斜坡,傍晚时分,烟霞从远处的树木中升起;天气寒冷时,风雨吹过渔夫的斗笠,登上姑馀山,自然有无穷的乐趣,何必去寻找仙境,探访九嶷山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姑馀山的壮丽景色和独特魅力,首联通过对比海上其他低矮的山丘,突出了姑馀山的高峻;颔联和颈联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姑馀山的云雾缭绕、水映苍崖、烟霞远树和风雨渔蓑等自然美景;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姑馀山的喜爱和赞美,认为登临此山已有无穷乐趣,无需再去寻找其他仙境。

赏析

这首诗以姑馀山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山的壮丽景色和独特魅力,诗人运用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突出了姑馀山的高峻和美丽,诗人还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姑馀山的怀抱之中,诗人还通过尾联的议论,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态度,认为在自然的怀抱中,人们可以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创作背景

张籍在游历四方的过程中,曾到过许多名山大川,对自然风光有着深厚的感情,当他来到姑馀山时,被这里的壮丽景色所震撼,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诗中不仅描绘了姑馀山的美丽景色,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这首诗也反映了张籍作为一位现实主义诗人的特点,他善于从自然景色中汲取灵感,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海上群山培塿多,姑馀高峻出陂陀。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