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群山培塿多,姑馀高峻出陂陀。的释义
诗词原文
姑馀山
唐·张籍
海上群山培塿多,姑馀高峻出陂陀。
云浮翠色三千丈,水映苍崖十二坡。
日暮烟霞生远树,天寒风雨过渔蓑。
登临自有无穷趣,何必求仙访九嶷。
作者简介
张籍,唐代著名诗人,约生于766年,卒于约830年,字文昌,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他出身贫寒,早年曾游历四方,后定居洛阳,张籍的诗歌以乐府诗著称,多写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语言平易近人,风格清新自然,他与白居易、元稹等人交往密切,共同推动了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译文
海上的群山大多低矮而平缓,只有姑馀山高耸挺拔,超出了周围的山丘,云雾缭绕在翠绿的山峰之上,高达三千丈;清澈的水面倒映着苍翠的山崖,形成了十二道美丽的斜坡,傍晚时分,烟霞从远处的树木中升起;天气寒冷时,风雨吹过渔夫的斗笠,登上姑馀山,自然有无穷的乐趣,何必去寻找仙境,探访九嶷山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姑馀山的壮丽景色和独特魅力,首联通过对比海上其他低矮的山丘,突出了姑馀山的高峻;颔联和颈联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姑馀山的云雾缭绕、水映苍崖、烟霞远树和风雨渔蓑等自然美景;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姑馀山的喜爱和赞美,认为登临此山已有无穷乐趣,无需再去寻找其他仙境。
赏析
这首诗以姑馀山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山的壮丽景色和独特魅力,诗人运用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突出了姑馀山的高峻和美丽,诗人还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姑馀山的怀抱之中,诗人还通过尾联的议论,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态度,认为在自然的怀抱中,人们可以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创作背景
张籍在游历四方的过程中,曾到过许多名山大川,对自然风光有着深厚的感情,当他来到姑馀山时,被这里的壮丽景色所震撼,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诗中不仅描绘了姑馀山的美丽景色,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这首诗也反映了张籍作为一位现实主义诗人的特点,他善于从自然景色中汲取灵感,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