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岁寒心肠似铁石,不与万木同摧残。下一句是什么?

3个月前 (04-04)诗词赏析7

诗词原文

青松

岁寒心肠似铁石,不与万木同摧残。下一句是什么?

朝代:清代

作者:郑燮(郑板桥)

岁寒心肠似铁石,不与万木同摧残。

雪压霜欺松愈挺,风吹雨打骨犹坚。

根深扎入岩缝隙,干直冲向云天边。

纵有狂风拔地起,青松依旧傲山川。

作者简介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又号理庵,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他是“扬州八怪”之一,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郑板桥的诗清新脱俗,富有哲理;书法则隶、楷、行、草皆擅,自创“板桥体”;绘画则擅长兰、竹、石等题材,尤以画竹最为著名,他的艺术作品和人格魅力,至今仍深受后人敬仰。

译文

在寒冷的岁月里,青松的心肠像铁石一样坚硬,它不与万木一同遭受摧残,即使遭受雪压霜欺,青松也愈发挺拔;风吹雨打之下,它的骨骼依然坚韧,它的根深深扎入岩石缝隙之中,树干笔直地冲向云天边际,即使有狂风拔地而起,青松依然傲然挺立于山川之间。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青松在恶劣环境下的坚韧不拔,赞美了青松的高洁品质和坚强意志,诗中“岁寒心肠似铁石”一句,形象地表达了青松在严寒中的坚韧与不屈;“不与万木同摧残”则突出了青松的特立独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后几句进一步描绘了青松在风雪中的挺拔姿态,以及它根深干直、傲然挺立的形象。

赏析

这首诗以青松为题,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青松的高洁品质和坚强意志,诗人以“岁寒心肠似铁石”开篇,奠定了全诗坚韧不拔的基调,接着通过“雪压霜欺”、“风吹雨打”等自然环境的描绘,进一步突出了青松在逆境中的坚韧与不屈,而“根深扎入岩缝隙,干直冲向云天边”两句,则生动地描绘了青松的根深干直、傲然挺立的形象,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赞美了青松的高洁品质,也寄托了诗人对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精神的赞美和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郑板桥的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有关,郑板桥生活在清代中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他一生坎坷,多次科举不第,仕途不顺,但他始终保持着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这首诗可能正是他在逆境中,以青松自喻,表达自己对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精神的赞美和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郑板桥对高洁品质和独立人格的向往和追求。

“岁寒心肠似铁石,不与万木同摧残。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的释义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的释义

关键词“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幽居》,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幽居》唐·韦应物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注:虽然“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出自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