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不得吹箫送清夜,禁城钟鼓度中秋。的意思及出处

3个月前 (04-05)诗词赏析5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不得吹箫送清夜,禁城钟鼓度中秋”,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吕岩(也有说法认为其为吕洞宾的化名)的《中秋》,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不得吹箫送清夜,禁城钟鼓度中秋。的意思及出处

《中秋》

唐·吕岩(或吕洞宾)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

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

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泪眼斜睨赖有乾坤宽。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向天横玉笛,不得吹箫送清夜,禁城钟鼓度中秋。

作者简介

吕岩(或吕洞宾),唐代道士,后被认为是道教八仙之一,传说中他多次显化于世,被尊为剑祖剑仙,吕岩的诗作多富有道家色彩,意境深远,语言优美。

译文

明月如飞镜般高悬,是谁将它磨得如此明亮?它照亮了整个世界,山川河流都清晰可见,清凉的露水洗涤着秋日的天空,银河无波,今晚的月光比往常更加清澈,桂花的影子在月光下婆娑起舞,我高声歌唱,想问嫦娥,如此美好的夜晚,怎能不醉呢?每年的今晚,月光都像白绢一样明亮,但亲人却远在千里之外,愁肠已断,无法借酒消愁,只能斜睨着眼泪,感谢天地的宽广,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横起玉笛想要吹奏,但在这禁城之中,只能听着钟鼓声度过中秋之夜。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明月美景,以及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描绘月光的清澈、桂花的婆娑、露水的清凉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在这美好的夜晚,诗人却因思念亲人而愁肠百结,无法借酒消愁,诗人以横笛无法吹奏、只能听着禁城钟鼓声度过中秋之夜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无奈和哀愁。

赏析

这首诗以中秋之夜的明月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情感,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哀婉的美,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将月光的清澈、桂花的婆娑等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中秋之夜的美丽景色之中,诗人又通过表达自己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使诗歌具有了更加深刻的情感内涵,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已无法确切考证,但可以推测的是,诗人可能是在中秋之夜独自赏月时,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表达思念之情的诗歌,在那个时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人们往往难以与远方的亲人相见,中秋之夜成为了人们寄托思念之情的重要时刻,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无奈之情。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吕岩(或吕洞宾)的身份和事迹在民间流传甚广,且多有神话色彩,因此关于他的诗歌创作背景往往难以确切考证,以上分析仅供参考。

“不得吹箫送清夜,禁城钟鼓度中秋。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需要澄清的是,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经过详细的文献搜索和比对,并未直接找到一首完整古诗中完全包含这两句作为连续词句的,不过,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两句诗的风格和意境,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同时提供作者、朝代及相关的分析。虚构古诗题目:春日寄情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