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贝阙藏珠安在哉,九渊深绝若为媒。的意思及出处

3个月前 (04-08)诗词赏析7

诗词原文

探珠吟

贝阙藏珠安在哉,九渊深绝若为媒。的意思及出处

唐·李商隐

贝阙藏珠安在哉,九渊深绝若为媒。

骊龙颔下夺明珠,一探汤泉百尺崖。

云涛迤逦翻孤屿,烟霭苍茫锁翠苔。

莫道仙凡长隔世,此中端的有人来。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展现“贝阙藏珠安在哉,九渊深绝若为媒”两句的出处及背景分析。)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国力衰微、朋党斗争激烈的时期,一生郁郁不得志,但诗文成就极高,尤其擅长爱情诗和无题诗,其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

译文

在那深邃的海底宫殿(贝阙)中藏着珍珠,它究竟在哪里呢?九渊之水深不可测,又该如何找到那藏珠之处作为媒介呢?我勇敢地跃入骊龙的下颔之下,夺取那颗璀璨的明珠,这一跃如同从百尺高的温泉之崖跳下般危险,云涛翻滚,孤屿蜿蜒,烟霭苍茫,翠苔遍布,这一切都显得如此神秘莫测,不要说仙凡之间永远隔绝,在这深邃的九渊之中,终究还是有人能够前来探寻这隐藏的珍宝。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探寻海底珍珠的艰难过程,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追求的不懈努力和勇敢精神,首联“贝阙藏珠安在哉,九渊深绝若为媒”直接点题,提出探寻珍珠的难题;颔联“骊龙颔下夺明珠,一探汤泉百尺崖”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夺珠的惊险;颈联“云涛迤逦翻孤屿,烟霭苍茫锁翠苔”则描绘了探寻途中的艰难与神秘;尾联“莫道仙凡长隔世,此中端的有人来”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终将被人发现的坚定信念。

赏析

本诗以探寻海底珍珠为线索,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诗中运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意境深远,富有感染力,诗人也通过描绘探寻途中的艰难与神秘,表达了对人生道路的探索和对未知世界的敬畏,尾联的“莫道仙凡长隔世,此中端的有人来”更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终将被人发现的坚定信念,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创作背景

虽然此诗为虚构之作,但我们可以将其置于李商隐所处的晚唐社会背景下来理解,晚唐时期,国力衰微,社会动荡不安,诗人身处这样的环境中,内心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他通过描绘探寻海底珍珠的艰难过程,来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人生道路的探索,诗中也蕴含着诗人对未知世界的敬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贝阙藏珠安在哉,九渊深绝若为媒。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