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旧来邛竹通西域,边吏还知健令名。出自哪首诗?

3个月前 (04-10)诗词赏析8

诗词原文

邛竹杖

旧来邛竹通西域,边吏还知健令名。出自哪首诗?

唐·韦庄

邛竹高寒蜀地无,

挺生苍玉在荒途。

旧来邛竹通西域,

边吏还知健令名。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早年屡试不第,后因黄巢之乱避乱江南,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曾任前蜀宰相,谥号“文靖”,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邛竹生长在寒冷的高地,蜀地原本是没有的,

它如同挺拔的苍玉,矗立在荒凉的道路上。

自古以来,邛竹就被用作通往西域的杖具,

边疆的官吏们也因此知晓了它的坚韧与美名。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邛竹的特性和历史用途,首句指出邛竹生长环境的特殊性,次句形容其形态之美,后两句则通过“旧来邛竹通西域”一句,揭示了邛竹在古代交通、贸易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边疆官吏对其品质的认可。

赏析

韦庄的这首诗以邛竹为题,通过对其生长环境、形态及历史用途的描绘,展现了邛竹的坚韧与美名,诗中“高寒蜀地无”与“挺生苍玉在荒途”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邛竹生长环境的恶劣与其生命力的顽强,而“旧来邛竹通西域”一句,则不仅揭示了邛竹的历史价值,也隐含了诗人对边疆安宁、交通畅通的期望,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现了邛竹的自然美,又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时代,诗人通过描绘邛竹的坚韧与美名,可能是在借物喻人,表达了对坚韧不拔、勇于担当精神的赞美,诗中提到的“通西域”也可能反映了诗人对边疆安宁、国家统一的渴望,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韦庄的这首诗无疑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旧来邛竹通西域,边吏还知健令名。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