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世俗荣名多变更,不似田翁一生好。全诗是什么?

7个月前 (04-10)诗词赏析15

诗词原文

田园杂居·其三

世俗荣名多变更,不似田翁一生好。全诗是什么?

唐·王维

世俗荣名多变更,不似田翁一生好。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译文

世俗间的荣耀和名声总是多变而不稳定,远远不如农夫一生安稳自在的生活,田野间野鸡鸣叫,麦子茁壮成长,蚕儿即将入眠,桑叶也变得稀疏,农夫们扛着锄头归来,路上相遇亲切交谈,看到这样的景象,我不禁羡慕他们的闲适安逸,心中怅然若失,吟咏起《式微》来表达归隐田园的愿望。

释义

本诗通过对比世俗的荣名多变与农夫生活的稳定安逸,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诗中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美好,农夫们劳作归来后的温馨场景,与诗人内心的怅然若失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渴望。

赏析

王维的这首诗以田园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诗中“世俗荣名多变更,不似田翁一生好”一句,直接点明了主题,将世俗的荣名与农夫的安稳生活进行对比,突出了农夫生活的质朴与美好,后几句则通过描绘田园风光和农夫归来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使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更加鲜明。

创作背景

王维生活在唐代中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诗人对现实社会深感失望,在这样的背景下,王维开始向往田园生活,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他通过描绘田园生活的美好,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逃避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它反映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

“世俗荣名多变更,不似田翁一生好。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