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风穴不应长啸虎,汤泉宁复为煎薪。的解释

3个月前 (04-11)诗词赏析8

诗词原文

山居杂咏

风穴不应长啸虎,汤泉宁复为煎薪。的解释

唐·王维

风穴不应长啸虎,汤泉宁复为煎薪。

松间明月长如此,身外浮云岂足论。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译文

风穴之中本不应有长啸的猛虎出没,温泉之水又怎会用来当作煎煮柴火的热源,松树间的明月总是如此皎洁明亮,身外的世事浮云又哪里值得我们去议论计较。

释义

风穴不应长啸虎:风穴,指山中通风的洞穴,这里用以形容幽静之地,长啸虎,指猛虎长啸,通常象征着凶猛与不安,此句意谓在如此清幽之地,不应有猛虎长啸之声,暗示心境之平和。

汤泉宁复为煎薪:汤泉,即温泉,煎薪,指燃烧柴火以煎煮食物或取暖,此句意谓温泉之水温暖宜人,不应被用来当作煎煮柴火的热源,比喻珍贵之物不应被滥用。

松间明月长如此:松间明月,指松树间透过的明亮月光,象征着高洁与宁静,此句意谓松树间的明月总是如此皎洁明亮,比喻心境之恒久不变。

身外浮云岂足论:身外浮云,指身外的世事变化无常,如同浮云一般,此句意谓身外的世事浮云又哪里值得我们去议论计较,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描写对象,通过“风穴”、“汤泉”、“松间明月”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淡泊名利的意境,前两句以反问的形式,强调了自然之美的纯净与珍贵,不应被世俗所侵扰;后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心境的坚守与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创作背景

王维一生仕途坎坷,晚年更是经历了安史之乱等动荡时期,对仕途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这首诗可能是在他隐居山林、远离尘嚣时所作,通过描绘自然之美来表达自己对高洁心境的坚守与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在王维的诗歌中,自然景物往往被赋予深刻的哲理意义,成为他表达人生感悟和心境的重要载体,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创作风格的典型体现。

“风穴不应长啸虎,汤泉宁复为煎薪。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