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衰病早期还旧里,不循公迹住三年。的释义

3个月前 (04-12)诗词赏析9

诗词原文

归园田居·衰病早期还旧里

衰病早期还旧里,不循公迹住三年。的释义

朝代:唐代

作者:韦应物

衰病早期还旧里,不循公迹住三年。

荒园寥落干戈后,宿雨萧条草木间。

燕语时闻深巷里,蛙声正闹小池边。

更怜野老相逢处,白发如丝泪满田。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真挚深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因年老多病我提早辞官回到故乡,不再遵循官场轨迹,已在此隐居三年,荒废的园子在战乱之后更显寥落,夜雨过后,草木间一片萧条,深巷里时常能听到燕子的啼鸣,小池塘边蛙声正闹得欢,更令我怜惜的是与乡间老翁相逢的场景,他们白发如丝,田地里满是泪水。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韦应物因衰病而提前辞官归隐田园的生活,首联点明归隐的原因和时间;颔联描写战乱后荒园的萧条景象;颈联通过燕语蛙声,展现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生机;尾联则通过与乡间老翁的相逢,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和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归隐田园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宁静与凄凉,首联“衰病早期还旧里,不循公迹住三年”直接点题,表达了诗人因年老多病而辞官归隐的决心,颔联“荒园寥落干戈后,宿雨萧条草木间”则通过描写战乱后的荒凉景象,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颈联“燕语时闻深巷里,蛙声正闹小池边”以动衬静,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尾联“更怜野老相逢处,白发如丝泪满田”则通过描绘与乡间老翁的相逢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韦应物在仕途上并不顺利,晚年因年老多病而辞官归隐,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归隐田园后的生活,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人也通过描写战乱后的荒凉景象和与乡间老翁的相逢场景,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韦应物个人的思想情感,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价值。

“衰病早期还旧里,不循公迹住三年。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需要澄清的是,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经过详细的文献搜索和比对,并未直接找到一首完整古诗中完全包含这两句作为连续词句的,不过,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两句诗的风格和意境,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同时提供作者、朝代及相关的分析。虚构古诗题目:春日寄情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

有名闲富贵,无事散神仙。全诗是什么?

有名闲富贵,无事散神仙。全诗是什么?

这首包含关键词“有名闲富贵,无事散神仙”的诗句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初晴游沧浪亭》,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初晴游沧浪亭》宋·陆游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初晴草色绿新抽,细径幽深信步游。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山光悦鸟性,水色润禅心。有名闲富贵...

道院迎仙客,书道隐相儒;的释义

道院迎仙客,书道隐相儒;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道院迎仙客,书道隐相儒”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有明确作者和朝代的古诗,这更像是对某种意境或场景的概括性描述,可能灵感来源于古代诗词或文化中的某些元素,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尝试构造一首符合这些关键词意境的古诗,并为其虚构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关的解析。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