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阴讼阒边烽静,谁信榆关作地仙。的解释
诗词原文
边关仙隐
朝代:清代
作者:袁枚
棠阴讼阒边烽静,谁信榆关作地仙。
云卧山房松影乱,风传林杪鸟声喧。
闲来石上观流水,兴至花间检旧篇。
莫道边关无乐事,此中胜境胜尘缘。
作者简介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清代诗人、散文家,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性灵派三大家”,其文自成一家,与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及《补遗》,《子不语》、《续子不语》等著作传世。
译文
棠树成荫,讼事稀少,边疆烽火平静,谁能相信在这榆关边塞之地,我如同地仙一般自在,云卧在山房之中,松影斑驳,风吹林梢,鸟声啁啾,闲暇时在石上观赏流水,兴致来时在花间翻阅旧作,不要说边关没有乐事,这里的胜景远胜过尘世的纷扰。
释义
棠阴讼阒:棠树成荫,讼事稀少,形容地方治理得当,百姓安居乐业。
边烽静:边疆烽火平静,指边境安宁,无战事。
榆关:古代对边塞的泛称,此处指具体的边关之地。
地仙:道教中指住在人间的仙人,能长生不老,但神通不及天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边关生活的宁静与自在,通过“棠阴讼阒边烽静”一句,展现了边关和平安宁的景象,与“谁信榆关作地仙”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超脱尘世的心境,诗中“云卧山房松影乱,风传林杪鸟声喧”两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居生活的自然之美,营造出一种清幽闲适的氛围,而“闲来石上观流水,兴至花间检旧篇”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珍视,最后两句“莫道边关无乐事,此中胜境胜尘缘”则是对全诗主题的升华,表达了诗人对边关生活的热爱与赞美。
创作背景
袁枚在仕途上并不十分得意,但他善于从生活中寻找乐趣,尤其擅长在山水之间寻找心灵的慰藉,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边关任职期间,面对宁静的边塞风光和闲适的生活状态,有感而发之作,通过描绘边关生活的美好与宁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超脱尘世束缚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