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岑寂雪花乾,仙掌风高露未漙。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玉山行
唐·韦应物
玉山岑寂雪花乾,仙掌风高露未漙。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侍读、洛阳丞等职,后辞官闲居,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他的诗作风格清新淡雅,多描写自然景物和隐逸生活,与王维、孟浩然等并称“王孟韦柳”,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译文
玉山之上寂静无声,雪花已经干涸不再飘落,仙掌峰高耸入云,风势强劲,露水尚未凝聚成珠,寒冷的日光冷冷清清地照在琐窗之上,梧桐树大概也在怨恨夜晚降临的寒霜吧。
释义
首句“玉山岑寂雪花乾”描绘了玉山之巅的寂静与雪后的景象,雪花已经停止飘落,显得干爽而清冷,次句“仙掌风高露未漙”则通过仙掌峰(此处可能指某处山峰,也可能寓意仙境)的风高露稀,进一步渲染了高山的清冷与孤傲,后两句转而描写寒日与梧桐,通过“萧萧”的寒日和“应恨夜来霜”的梧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深切感受和对季节变换的敏感。
赏析
这首诗以玉山、雪花、仙掌、寒日、梧桐等自然景物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幅清冷而孤寂的冬日图景,诗人运用“岑寂”、“风高”、“萧萧”等词语,营造出一种清冷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境遇的淡淡哀愁,诗中的“仙掌”等意象也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可能寓意着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应物辞官闲居期间,在仕途失意后,韦应物转而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热爱,诗中的清冷孤寂氛围也可能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在韦应物的诗作中,这种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是贯穿始终的,也是其诗歌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