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寒连驿促征轮,须信相思是故人。的释义
诗词原文
途中寄李二(虚构题目)
唐·王昌龄
冒寒连驿促征轮,
须信相思是故人。
远路迢迢书信断,
秋风瑟瑟梦魂频。
孤灯寂寂听更漏,
冷月娟娟照旅尘。
何日重逢同把酒,
共言心事话桑田。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王昌龄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但此诗并非出自其真实作品集,而是根据关键词和题目要求创作的模拟作品。
作者简介
王昌龄(约698年—约757年),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迁龙标尉,世称“王龙标”,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著称,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多写边塞、送别、闺情宫怨,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等。
译文
冒着严寒,我连续不断地催促着驿站的马车前行,
你一定要相信,我之所以如此急切,是因为心中思念着远方的故人。
遥远的路途使得书信中断,
秋风萧瑟中,我频繁地梦见与你相聚的情景。
孤灯之下,我寂寞地听着更漏的声音,
清冷的月光娟秀地照耀着我旅途中的尘埃。
何时才能与你重逢,共同举杯畅饮,
一起倾诉心中的往事,谈论世间的变迁。
释义
本诗通过描述诗人在旅途中冒着严寒、催促征轮的场景,表达了对远方故人的深切思念,诗中通过“远路迢迢书信断”和“秋风瑟瑟梦魂频”等句,展现了诗人因路途遥远而无法与故人通信,只能在梦中相见的无奈与哀愁,通过“孤灯寂寂听更漏”和“冷月娟娟照旅尘”等句,进一步渲染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与凄凉,诗人表达了与故人重逢、共话心事的期盼。
赏析
本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旅途中的孤独、思念与期盼等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中“冒寒连驿促征轮”一句,既展现了诗人急于见到故人的心情,又暗示了旅途的艰辛与不易,而“须信相思是故人”一句,则直接点明了诗人思念的对象与原因,使得全诗情感更加鲜明,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孤灯”、“冷月”等意象,进一步烘托了诗中的孤独与凄凉氛围。
创作背景
(虚构)此诗可能创作于王昌龄被贬谪至龙标(今湖南黔阳)期间,当时,诗人身处异乡,远离亲友,心中充满了孤独与思念,在一次旅途中,诗人冒着严寒,催促着驿站的马车前行,心中不禁想起了远方的故人,他挥笔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厚谊的诗篇,以表达对故人的深切思念与期盼重逢的心情。
注: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因此上述创作背景也是基于题目要求和关键词进行的模拟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