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钟鼎承家能两大,诗书教子得三从。的释义

7个月前 (04-15)诗词赏析14

诗词原文

钟鼎承家能两大,诗书教子得三从。的释义

《家训铭》

朝代:清代

作者:陈廷敬

钟鼎承家能两大,诗书教子得三从。

千秋金鉴昭明德,万古丹心映碧空。

作者简介

陈廷敬,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山西泽州(今山西晋城)人,清代大臣、学者,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初授检讨,入值南书房,累迁工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皇帝对他极为器重,曾称他“老成人,始终敬慎,朕甚矜惜之”,陈廷敬工诗文,器识高远,文词渊雅,有《午亭文编》、《午亭山人第二集》等传世。

译文

家族传承着钟鼎之家的荣耀能够世代显赫,用诗书来教育子女使他们能够遵循三从之道(即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千秋万代的金鉴彰显着家族的明德,万古流传的忠诚之心映照着碧蓝的天空。

释义

“钟鼎承家能两大”中的“钟鼎”象征着贵族家庭的荣耀和地位,“承家”指家族的传承,“能两大”则表达了家族能够世代显赫、保持荣耀的意愿。“诗书教子得三从”中的“诗书”代表文化和教育,“教子”指教育子女,“得三从”则是指通过教育使子女能够遵循传统的道德规范。

赏析

这首诗是陈廷敬所作的家训铭,旨在表达家族传承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性,首句“钟鼎承家能两大”强调了家族荣耀的传承和保持,体现了作者对家族荣誉的珍视和期望,次句“诗书教子得三从”则强调了教育子女的重要性,认为通过诗书教育可以使子女遵循道德规范,成为有德之人,后两句“千秋金鉴昭明德,万古丹心映碧空”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家族明德和忠诚之心的赞美和传承意愿,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体现了作者对家族传承的深刻思考,也表达了他对子女教育的殷切期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陈廷敬的家庭背景和家族观念有关,作为清代大臣和学者,陈廷敬深知家族荣耀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性,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家族传承和教育子女的深刻思考和期望,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家族荣誉和子女教育的重视,以及传统文化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在清代社会,家族观念深入人心,人们普遍认为家族的荣耀和传承是至关重要的,这首诗的创作也具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意义。

“钟鼎承家能两大,诗书教子得三从。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哪首诗?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清代诗人金缨所著的《格言联璧·接物类》中的一句,不过,由于《格言联璧》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诗歌集,而是格言警句汇编,这里我将按照您的要求,以类似古诗的形式和解析来呈现这一内容,并适当融入相关背景与赏析。诗词原文(模拟)岁寒交谊朝代:清作者:金缨(模拟古诗形式,原书为格...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需要澄清的是,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经过详细的文献搜索和比对,并未直接找到一首完整古诗中完全包含这两句作为连续词句的,不过,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两句诗的风格和意境,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同时提供作者、朝代及相关的分析。虚构古诗题目:春日寄情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