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蜀道如天世路稀,那知五岭与云齐。的意思及出处

7个月前 (04-15)诗词赏析19

诗词原文

南岭行

蜀道如天世路稀,那知五岭与云齐。的意思及出处

唐·柳宗元

蜀道如天世路稀,那知五岭与云齐。

千峰万壑不可度,唯有行人空自迷。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汉族,祖籍河东郡(今山西省永济市运城古城村)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章的成就大于诗作,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被推为“游记之祖”,曾写过不少寓言故事,语言犀利,讽刺辛辣。

译文

蜀地的道路就像登天一样艰难,世间的道路稀少难寻,哪里知道五岭的高耸几乎与云端相齐,千山万壑难以穿越,只有行人在其中独自迷茫。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蜀道和五岭的艰难险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感慨,首句“蜀道如天世路稀”以蜀道的艰难比喻人生道路的稀少和艰难;次句“那知五岭与云齐”进一步强调五岭的高耸和难以逾越,与云端相齐,更加突出了道路的艰险,后两句“千峰万壑不可度,唯有行人空自迷”则具体描绘了行人在千山万壑中艰难前行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迷茫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蜀道和五岭的艰难险阻为背景,通过描绘行人在其中的艰难前行,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感慨和思考,诗中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情感更加真挚,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道路的迷茫和无奈,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担忧。

创作背景

柳宗元在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革新,被贬为永州司马,开始了长达十年的贬谪生涯,在这段时期,他游历了永州的山水,对自然景色有了更深的感悟,他也对人生道路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对社会的黑暗和人生的艰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感慨和思考,通过描绘蜀道和五岭的艰难险阻,诗人表达了对人生道路的迷茫和无奈,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担忧,也体现了诗人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蜀道如天世路稀,那知五岭与云齐。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