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来木杪知有寺,杖藜起踏苍烟孤。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游山
宋·释绍嵩
钟来木杪知有寺,杖藜起踏苍烟孤。
万壑松风秋韵起,半山云气晓光无。
幽寻得句心先喜,野饭逢僧味自殊。
不向人间争宠辱,只将心事付沙鸥。
作者简介
释绍嵩,南宋时期的一位僧人诗人,生平事迹记载不多,他活跃于南宋文坛,以诗名世,作品多描绘山林隐逸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释绍嵩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世文人墨客的喜爱。
译文
钟声从树梢间传来,我知道前方有座寺庙;于是拄起藜杖,起身踏入了苍茫的孤烟之中,山谷间万壑松风响起,带来了秋天的韵味;半山腰云雾缭绕,晨光若隐若现,在幽静中寻觅诗句,心中先自欢喜;在山野间遇到僧人,饭菜也别有一番风味,我不愿在人间争名夺利,只愿将心事寄托给那沙洲上的鸥鸟。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山时的所见所感,首联通过钟声与树梢的意象,点明了寺庙的存在,并引出诗人踏烟寻寺的行动,颔联描绘了山谷间的自然风光,松风秋韵与云气晓光相映成趣,颈联则通过寻句与逢僧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与对山野生活的向往,尾联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高洁情怀。
赏析
这首诗以游山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美景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诗人以钟声为引,巧妙地引出了寺庙与山林的主题,并通过松风、云气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在颈联中,诗人通过寻句与逢僧的经历,进一步表达了内心的喜悦与对山野生活的向往,尾联则升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高洁情怀,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我们已无从考证,但可以推测的是,这首诗很可能是诗人在游历山林时所作,在南宋时期,文人墨客多喜欢游历山水,以寻求心灵的慰藉与自然的灵感,释绍嵩作为一位僧人诗人,更是对山林隐逸生活有着深厚的情感与独到的见解,他在这首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与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这首诗也反映了南宋时期文人墨客追求心灵自由与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