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惜扁舟并画我,要从沙际望春归。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江亭晚望
唐·白居易
凭阑送目江头晚,向远凝眸碧树微。
山色苍茫云气合,水声潺湲夕阳飞。
何惜扁舟并画我,要从沙际望春归。
闲情逸致谁能识,独倚危栏看落晖。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傍晚时分,我倚靠在江亭的栏杆上远眺,目光越过江面,远处的绿树在暮色中显得朦胧,山色苍茫,云雾缭绕,水声潺潺,夕阳余晖洒落,我怎会吝惜那小小的扁舟,愿与它一同入画,只愿在沙滩边静静等待春天的归来,这份闲情逸致谁能理解呢?只有我独自倚靠在高高的栏杆上,静静地看着夕阳落下。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江亭晚望时的所见所感,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江头的晚景、远处的山色、水声以及夕阳的余晖生动地展现出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期盼和对闲情逸致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江亭晚望”为题,通过描绘江头的晚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首联“凭阑送目江头晚,向远凝眸碧树微”直接点题,写出了诗人凭栏远眺的情景,颔联“山色苍茫云气合,水声潺湲夕阳飞”则进一步描绘了江头的景色,使画面更加生动,颈联“何惜扁舟并画我,要从沙际望春归”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盼和对闲情逸致的追求,也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自然的心境,尾联“闲情逸致谁能识,独倚危栏看落晖”则收束全诗,点明了诗人的孤独与超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白居易晚年仕途不顺,多次被贬谪,但他并未因此消沉,反而更加专注于文学创作和享受生活,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江亭晚望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的心境,这种心境与白居易晚年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是相吻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