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也羡刺天飞,投老方知绝百非。的解释
诗词原文
刺天吟
唐·李中
儿时也羡刺天飞,投老方知绝百非。
白日不随云雨去,青山长与岁时违。
闲来石上观流水,兴至花间听鸟啼。
莫道此中无乐事,人间万事总堪悲。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初期,他一生仕途不顺,多任小官职,晚年归隐山林,李中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多抒发个人情感及对自然景物的感悟,反映了晚唐时期士人对于仕途的无奈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译文
儿时我也曾羡慕那直冲云霄的飞鸟,直到年老才明白要断绝种种错误念头。
白日不会随着云雨而去,青山却常常与时光相违。
闲暇时在石上观赏流水,兴致来时在花间聆听鸟鸣。
不要说这里没有什么快乐的事情,人间的万事总是令人感到悲伤。
释义
首联“儿时也羡刺天飞,投老方知绝百非”表达了诗人年轻时对自由飞翔的向往,以及年老后对人生种种错误的深刻认识,颔联“白日不随云雨去,青山长与岁时违”通过对比白日与青山,暗示时间的无情流逝与自然的恒常不变,颈联“闲来石上观流水,兴至花间听鸟啼”描绘了诗人归隐后的闲适生活,体现了其超然物外的心境,尾联“莫道此中无乐事,人间万事总堪悲”则是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深刻感慨。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年轻时的梦想与年老后的现实,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探讨,诗人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对自然的感悟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意境,尾联的“莫道此中无乐事,人间万事总堪悲”更是将个人的情感体验升华到对人生哲理的深刻认识,引人深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中晚年归隐山林之后,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仕途艰难,李中作为其中的一员,也经历了仕途的挫折与人生的坎坷,在晚年归隐山林后,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与感悟,以及对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创作出了这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作,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李中个人的情感体验与人生哲理认识,也代表了晚唐时期士人对于仕途的无奈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